首页 > 政务公开 > 综合新闻 > 市州信息

宜宾市四向发力推进“一门通办”三级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9 17:57
浏览 次

一直以来,宜宾市忠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转变职能和见证放权力度,以“一门通办”服务体系建设+“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为抓手,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方式、作风等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全面建设公安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

一、打造政务服务“核心级”。一是推动行政审批权限向一个部门集中赋权。推动所有公安行政审批权限、事项向一个部门授权、集中,理清行政审批班子与警种部门的权责,审批服务事项的内部流程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入驻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大场所集中力度,主动对接,推动公安业务积极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率达100%,全面实现“一门通办”。

二、打造政务服务“枢纽级”。一是布建公安政务服务分中心。结合区位规划合理设置政务服务分中心;在距离主城区较远、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辐射能力强的二类乡镇规划建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全面构建公安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二是充分授予服务权限。全面授予政务服务分中心治安(户政)、出入境、交警、禁毒、网安等政务服务权限,确保在分中心集中开展不需要较大场地、不需要专业人员勘察外的全部公安业务办理。

三、打造政务服务“基础级”。一是做实公安基层服务点。打破部门、警种、地域界限,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将公安政务服务权力下方,把服务延伸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推动受理、咨询、办理和网办等4类15项政务服务事项向社区警务室下放,试点探索派出所办理车辆管理政务服务事项。二是做多社会化服务点。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继续推动与社会力量共建便民受理、办理、检测、考试等业务,通过“警医”“警保”等六个联动实现社会面的广泛布点;探索政务服务社会化合作,最大限度实现公安政务多点可办、就近办理。

四、全面贯彻为民服务举措。一是全面开展“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依托“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满足群众足不出户办业务的需求。二是全面实施“一窗通办”。在公安窗口全面开展“一窗通办”服务,变缴费、审验等业务办理不同窗口来回跑为只跑一次,群众办理业务只待一个窗口、只排一次队、一次就办结。三是逐步推行“全科办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对政务服务人员开展交警、出入境、治安(户政)等全科业务培训并在不同岗位轮岗锻炼,推动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实施“全科办理”。四是全面推广“一证通办”。建立警种联办、部门联动机制,并逐步通过社会数据资源共享,获取医院、保险、银行等部门信息,实现群众和企业只携带唯一证件即可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五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责任清单制度,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明确监管责任。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优化审批和监管工作流程、方式,做到“简政不减政、放权不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