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泸州市结合实际,出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25条和若干配套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112.73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总额的69.6%;一季度,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70.7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2.1%,对全市GDP的贡献率高达63.4%,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1—5月,民间投资338.8亿元,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1.3%。
一是放宽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打开新局面。严格市场主体准入清单,按照“非禁即入”要求,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以建设“信用泸州”为抓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截止6月底,全市按照“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流程办理28732件,办理“证照分离”13955件。
二是招大引强,壮大民营市场主体进入新阶段。对接全省“5+1”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加快发展我市白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兴产业组成的三大千亿产业;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鼓励支持个人独资、合伙、集体企业改制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上半年,全市培育“个转企”966户、“小升规”4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民营主体262780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同比增长10.07%,民营主体雇工和从业人员达532876人。
三是抢抓机遇,提升民企竞争实力取得新进展。抢抓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南向开放、乡村振兴等机遇,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深化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着力人才培养,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半年,我市新增注册商标1634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21869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86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5家;泸州市科技系统专家库注册登记专家211人;已评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达标及以上民营企业201户,市级财政兑现33户示范及以上民营企业奖励金额1120万元。
四是降低成本,强化要素保障迈开新步伐。组建泸州市兴泸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出台泸州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市级财政补助政策,多措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截止5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87.77亿元,比年初增长16.99亿元。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等成本;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土地保障,民营企业公开竞得土地面积约2031亩。
五是优化环境,增强民企获得感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涉企综合执法平台,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释放改革红利,减税降费稳增长,为民营经济减免税收优惠26.12亿元,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09亿元,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91.52万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佳政务服务,市级各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受理11596件,办结11342件,公共服务事项受理36476件,办结36464件;建立健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政商双向沟通机制、涉企政策信息公开制度和推送制度、民营企业投诉机制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