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阳市全面深入落实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放管服”为主线,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一、照后减证,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十七证合一”
2018年2月,市政府印发《德阳市进一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意见》,在“五证合一”基础上,进一步将公安、住建、交通等10个部门的32个涉企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十七证合一”,同时将农业、食药监部门的2个涉企证照事项暂停实施。2018年2月,市政府印发文件进一步整合15个部门涉企证照和备案事项。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发出“三十七证合一”营业执照20500份。
二、简化市场准入条件,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网上登记”系列改革,实现“零见面、不跑腿”,“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企业开办环节减至3个,企业申领营业执照时间由4天压缩到1天,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换照以及分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均实现当场办结。在凯州新城企业开办上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全程网办”,设立“企业开办自助服务点”,政府提供上网条件和设备设施,配备“企业开办秘书”,提供标准化、优质化服务。
截至2019年6月,全市企业总数46539户,同比增长18.94%。大力推行营业执照“网上办”、“就近办”。通过“一窗通”实现办照、刻章、办税所需信息一次性采集。与建行、工行、中行等8家商业银行开展“政银合作”,开展营业执照银行网点受理服务,方便申请人就近办理营业执照。推行简易注销改革,企业注销时间由两个月缩短为3个工作日办结。今年以来,共办理简易注销登记1027户,为企业节约公告费用近80万元。
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通过流程再造,“药品筹建”与“药品核发”两个审批事项合二为一;药品许可证变更与换发合并办理,在省内率先实现GSP换证全程网办,2000余家药店可直接在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由原来的按产品类别“逐个申请、逐个核查、逐个审批”变为按生产主体“一次申请、一次受理、一次核查、一次审批”。计量标准器具核准、特种设备安装等事项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均压减50%以上。
三、创新中小企业商标质押贷款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授权,设立商标申请和商标质押登记两个窗口,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企业与金融机构办理商标注册、商标质押提供便利。出台《德阳市注册商标专用权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试行办法),确立“质权商标估值银、企协商”、“工作补贴”、“坏帐分担”和“风险阻控”机制,突破商标作为无形资产估值难度大、变现能力较弱、较之有形资产抵押风险系数更高等限制。截至2019年6月底,共受理商标申请总量1235件;商标质押29件,企业获得融资5.47亿元。
四、宽进严管,以“管得好”促“放得开”
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全年抽查比例5%,涵盖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21个行业。做好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工作,2018年以来清吊失联企业1078户,列入异常目录3778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46户。建立全域德阳市场主体信息系统, 今年以来归集市场行政许可信息4.3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8千余条,消费警示信息5千余条,向各级相关后置监管部门推送市场主体3.8万余户,推送信息240余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