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持续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一)将全市除公安、公证、税务、不动产登记交易、婚姻登记外所有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窗”受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二)推出二手房交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原来办二手房交易需到3个部门排3次号整合为到1个窗口排1次号就可办结。
(三)推出 “三色志愿者服务”。组建红色导办、橙色帮办、黄色协办志愿服务队,红色导办志愿服务队为“一窗”业务骨干,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资料“预审”服务,避免不必要的排队等候。橙色帮办志愿服务队为精通网上办理流程的业务骨干,负责指导网上自助服务,黄色协办志愿服务队为职能部门负责人、首席代表,或市行政审批科室负责人,负责政策解读和解决疑难杂症。
二是全面推进智慧政务服务效能建设。
(一)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全流程审批服务网络系统,大力推广“都能办”手机APP,将传统线下审批服务方式向线下线上双轨转变,实现全流程审批服务网络系统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市行政审批局内部各审批业务科室之间全面对接和全域覆盖,使审批全程留痕、进度可查、过往可溯。
(二)着力构建我市“15分钟政务服务便民圈”。自主开发“政务e站通”自助服务终端,实现1060项许可、确认、公共服务等事项办事指南可查询和114项许可事项能全流程网上申报。目前,已在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龙池镇红色社区、国际名都居民小区等地设置了17台“政务e站通”自助服务终端机,今年计划新增3台。
(三)在百伦超市、太平洋影院等地推动公安车管和出入境自助终端服务,让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三是不断深化银行网点办“政事”服务。
2018年我市率先在成都市推出银行网点办“政事”改革,首批与中国银行合作,采取“互联网+商事登记”模式,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公司设立登记、发放营业执照等政务服务,实现企业登记和开户“进一个门、用一个网、排一次队”,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今年又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成都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展开合作,新推出办“政事”银行网点14个,着力构建我市政务服务“多点可办”“就近能办”新格局。
四是切实提高纳税服务便利度。
实施提升优化纳税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归口管理制度,优化办税流程,将纳税时间由原来的207小时压缩至168小时,其中企业所得税更正申报时间由3.5小时压减至1小时。清理取消了25项涉税证明,为新办企业纳税人提供“一站式”套餐服务,实现新办纳税人办税“零门槛”。主动走进企业,开展税收新政宣讲、减税降费业务指导服务,开展向企业征求意见“金点子”等活动,有力推动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截止目前,我市已享受减税降费税收优惠纳税人40038户次,其中内资个人、个体、自然人35588户次。
五是全面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
实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业务(首次、变更、转移)和国有建设用地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办理时限压减至4个工作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业务(变更、转移、预告)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业务压减至2个工作日;不动产权注销登记、抵押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