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乐山市市中区、夹江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组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审批职能,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目前,两地已完成改革任务,分别组建行政审批局,不断探索完善运行监管机制,努力实现审管分离、效能提升,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6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乐山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随即启动,主要由市委编办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全力协调配合,市中区、夹江县主体实施落实各项改革任务。通过充分筹备,市中区于2017年12月27日、夹江县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完成行政审批局组建,并举行旧公章封存和新印章启用仪式,开始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在初期运行阶段,两地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提升,力争为全省、全国改革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乐山模式”、“乐山经验”。
二、做法成效
(一)机构重组,创新审批体制。市中区和夹江县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采取行政审批局模式,集中统一行使本级行政审批权。一是强化职能。科学制定“三定方案”,赋予行政审批局法定职责,同时挂政务服务中心牌子,实行“两个机构,一套人马”。改革后市中区设立11个内设股室、夹江县设立10个内设股室,做到职权明确。二是配齐人员。市中区强化人员整合,从16个涉及事权划转的部门中调剂77个编制到区行政审批局。夹江县调剂56个编制到行政审批局,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从全县20个部门划转35名审批工作人员到县行政审批局工作,并面向社会招聘19名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三是建好平台。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上有力保障。市中区落实经费1100余万元,将行政审批局搬迁新址,场地面积扩大到3300余平方米。夹江县落实经费1580余万元,改造提升原政务服务中心一、二楼政务服务大厅及机关配套用房3500平方米,建设软件平台系统,努力实现全程网办。
(二)审管分离,理顺权责关系。两地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着力构建“行政审批局负责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负责业务监督”的审管分离体系。一是事项整合。两地逐步推进部门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局划转集中,初步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市中区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分散在16个部门的670项行政许可事权及事项整体划转到区行政审批局,行政许可印章由16枚缩减至1枚。夹江县完成20个部门的448项审批事项划转移交,行政许可权集中度达85.7%。二是“一窗进出”。市中区将原23个审批窗口精简到12个,即办件平均办理时间由1个工作日缩短至0.5小时,原需职能部门47个股室286人完成的审批量,目前由行政审批局6个业务股室43人即可完成。夹江县设置6类综合窗口,事项办结时限平均缩短70%,日平均办件量由8.57件提升至25.29件,日平均办结量提速168%。
(三)流程再造,优化运行机制。一是全面梳理审批流程。市中区最大程度砍掉审批门槛、减少繁杂证明,完成210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公众办事指南、法律法规依据和审批要件等全流程再造,预计群众平均办事时间缩短50%、承诺办件率提速65%。夹江县标准化编制办事指南400余项,踏勘指南50余项,将非法定前置要件、环节进行了全面法理取消,采取“分类分层、授权到位”模式开展行政审批。二是推进“三级联动”网络建设。市中区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审批过程和结果同步推送至原职能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联合相关技术团队共同研发,搭建起三级便民移动信息化办公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夹江县着眼实施“智慧政务”,投资300余万元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先期完成2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视频系统升级改造。
(四)多维监督,强化廉洁管理。试点工作以来,两地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监管制度。市中区出台党员干部“星级管理”制度、党风廉政风险“四色预警”制度等30余项制度。夹江县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专题会商、现场踏勘及内部控制制度等20余项,以制度管人管事机制逐步形成。二是健全廉洁机制。市中区打破过去接件审批、现场踏勘、督查审核由专人独立负责的模式,实行人员随机轮岗制,有效预防了审批中的行贿受贿乱象。试点工作以来,行政审批人员拒收红包、礼金,拒绝宴请100余次,主动上交红包0.5万元。夹江县制定《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考评办法》,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纳入全县效能考核,推进各项改革深入开展。三是探索“大审批”模式。市中区、夹江县探索推进“一岗多能、一人多专”的全员审批、全员现勘、全员督查“三位一体”审批队伍模式,确保各项划转事项“接的住、审的走、批的好”。市中区按照不低于10%的督查比例,随机对审批项目进行督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中区行政审批局共办结行政审批事项6803件,完成现勘633件,实现零投诉、零差错和无负面曝光,社会公众满意率达100%。
三、问题建议
乐山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以来,总体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便民利民增添举措,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审批服务更加优质。在改革中,也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妥善解决。
(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从试点反馈情况看,存在“事项职责尚不完全明确”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有的县级部门把一些非许可事项和事中事后监管事项也进行了移交划转,如备案、年检等;有的对原有许可业务个别事项不熟悉,指导配合能力欠缺;有的部门提供的许可前置要件找不到法定依据,只按上级部门的要求仍在执行;市中区行政审批更涉及16个市级部门的业务,需要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这些问题,市中区、夹江县要在全面完成部门事项划转的过程中,逐项做好划转事项承接,进一步明确“审管分离”后的职能职责并正确履职,加强审批业务的培训指导和部门间工作的协调配合,确保“平稳过渡、监管不脱节”。
(二)进一步调配充实人员。夹江县行政审批局现有在编在岗负责具体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31人,平均每个股室不足2人,每名业务人员平均承接许可事项10余项,每个股室需对接3个以上部门,从试运行情况来看,存在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问题,虽然通过招聘合同制用工,缓解了一时人手压力,但也存在待遇低留不住人、业务不熟等问题。市中区行政审批局现有在编在岗负责具体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24人,要完成原16个部门47个审批股室286人的审批工作,存在较大压力。对此,一方面要在原审批部门再调入一批审批人员,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开招考,充实审批工作急需的政策法规、网络管理、专业技术等岗位。同时,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设立“行政审批专业人才库”,将相关部门熟悉审批业务和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纳入库中,随时可以调配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网络支撑。目前,省政府统一部署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尚未设置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行政审批局模式。同时,由于此前部门行政审批都有专网平台,性能、要求不一,账号只能与原部门共用,在技术上、安全上还存在难题。鉴于此,一方面要积极呼吁,升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配套试点改革;一方面要建好“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打造乐山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全覆盖电子信息通道,确保行政审批局和各职能部门在“审管分离”的机制下各司其职,使审批和监管有效衔接,进一步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消除监管的死角和盲区。
(四)进一步推进试点改革。目前,市中区、夹江县两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尚未全面完成,要加快改革步伐,按照倒排时间表,大力推进场地搬迁、大厅升级、事项划转、人员配备、软件系统优化等工作,为确保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建议试点地区制定容错纠错机制,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非人为因素的工作失误免予责任追究,免除改革实践者的后顾之忧。相关指导部门和试点地区,要认真总结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加强宣传引导,为深化改革、服务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政务服务氛围,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