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暨领导干部应用人工智能培训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作培训讲话。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和工作安排部署,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芙蓉以“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协同推动数字政府项目建设”为题,对数字政府项目建设集中攻坚有关安排作了简要介绍。
按照省政府关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分结合、务求实效”要求,形成了“1+1+N”的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架构。第一个1是指数字底座,由省大数据中心负责建设,第二个1是指支撑平台,由省中心负责建设。N是指若干应用场景,由省级部门和市(州)负责建设,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项目建设,打造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横向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数字政府体系。
吕芙蓉重点介绍了支撑平台、应用场景和“三端一舱”。支撑平台是数字政府运转的重要枢纽,主要由业务支撑、技术支撑、智能支撑和三级协同调度组成,为部门和地方各类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协同联动,提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任务分发、流转、跟踪能力。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登录入口、用户管理、政务码管理等共性技术工具。为部门和地方建设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算法、模型、知识库管理等基础能力。三级协同调度是省市县三级的协同调度枢纽,以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抓手,提供数字资源调度、多跨业务协同等能力,实现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数据、各类应用(场景)及安全等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
应用场景是立足解决政府管理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政务,满足单一业务需求或跨业务、跨部门、跨层次、跨系统的业务需求而设定的业务流程,并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处理的特定情景,主要由省级建设的通用应用场景和市(州)建设的地方特色应用场景组成。
“三端一舱”是数字政府的统一门户,由川易办、川商通、川政通和总驾驶舱组成。其中,川易办是服务群众的门户,川商通是服务企业的门户,川政通是服务基层的门户,总驾驶舱是服务政务、领导决策的中枢。所有的应用场景都要分类接入“三端一舱”。
随后,吕芙蓉对数字政府项目建设时间安排作了介绍。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跨度三年。我们按照“半年夯基础、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的工作目标,分三个阶段推进项目建设。第一阶段,到今年底,要重点建好自然人、法人和空间地理“三库”,初步建成数字底座、支撑平台和“三端一舱”的核心功能,先期建成天府易享、天府项目通、天府报表通等3个应用场景的主体功能。第二阶段,到明年6月,要基本建成数字底座、支撑平台和“三端一舱”。纳入数字政府项目的天府增信、天府易享、天府交易、天府热线、天府项目通、天府报表通6个应用场景要全面建成。第三阶段,到明年年底,要全面建成数字底座、支撑平台和“三端一舱”。各地各部门要逐步完成本地本部门系统整合对接,初步形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一张网”。到2027年,全面建成以数字底座、支撑平台、应用场景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架构,形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高效共享、场景竞相涌现的数字政府良好生态。
明确当前数字政府项目攻坚重点任务,吕芙蓉讲到,一是同步推动规划建设。省上已经启动编制“十五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各地各部门要在国家和省数字政府的总体框架下,同步规划、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数字政府建设。二是要统筹建设支撑平台。要着眼应统尽统、集约节约、一体运行,按照全省统建、统分结合、市(州)自建三种方式,统筹建设支撑平台,既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又兼顾部门和市(州)差异化需求。三是要推进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摸底评估和整合对接。计划用半年时间,完成摸底评估,分批次推进整合对接,完成系统摸底评估、系统清理整合、“总对总”对接。四是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动业务改革。要落实好施小琳省长对数字政府业务改革的要求,以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重点围绕“理清事权、再造流程、创新服务、完善制度”四个方面,深化政务服务以及行政执法、行政检查、机关运行等领域业务改革。五是要创新打造应用场景。要坚持用户思维,摸清实际需求,坚持“小切口、大纵深”,打造多跨协同、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