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用地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地区,推动资源配置向优势产业和地区倾斜,全力提升建设用地审批质效,实现了全省重大项目用地高效保障,为“拼经济、搞建设”贡献了自然资源力量。
一是着力流程再造,能简尽简。学习借鉴广东、重庆等省份经验,省政府优化完善审批方式,由召开土地联审会调整为签批制,用地报件实现随到随批。自然资源厅明确12项容缺报件资料,报件审查由“串联办”变为“并联审”,有效解决了各类前置要件相互制约对用地审查效率的影响。二是着力提速增效,能快尽快。出台《进一步做好用地保障切实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的十二条措施》,做实“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192个重大项目纳入“绿色通道”随到随审,用地审批提速30%。成渝中线高铁先行用地仅2个工作日即获部批复;省属高校申报的18个增发国债项目,10个工作日内即全部完成预审选址工作。针对2022年底集中报批的1100多个报件,专班运行、百日攻坚,最快速度全部实现“清零”。三是着力提升服务,能优尽优。自然资源部门在重大项目可研阶段提前介入,与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一道,建立联合选址选线联动机制,开展政策咨询、数据套合、用地标准把关等服务,协调各类项目空间冲突,提升项目通过率。2023年我省上报国家审查的67个用地报件中,48个项目一次性审查通过,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分片区、分行业为386个国省重点项目配备“用地保姆”518人(次),一对一提供用地报件全流程咨询服务。推动审批“数字化”改革,建成国土空间用途监管系统,形成520条智能审查规则,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网上申报和“不见面”审批。自然资源部2023年建设用地审批“双随机、一公开”评估结果显示,我省迈入全国第一等次(第五名)。
2023年,我省共批准建设用地1467件、同比增长42.6%,面积约49万亩、同比增长24.3%。其中,国家批准重大项目用地23万亩,占全省建设用地批准总量的46.9%。对全省所有提出正式用地申请的报件实现应保尽保。
(自然资源厅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