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坚持三个“聚焦”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决策部署,围绕“高效”和“办成”,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做优做实,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截至目前,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店等8个“一件事”已经全面落地,共计办件1.1万余件。
一、聚焦“落地落实”,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抓手,进行安排部署,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制定全区总体方案,听取工作汇报,落实具体措施,加强领导,有力推进。二是组建“1+1+N”工作专班。每个“一件事”由1位分管区领导任组长,1个区级部门具体牵头,相关区级责任部门协同推进,合力攻坚改革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三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工作群,明确业务责任人、联系电话等,实时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建立跟踪调度机制,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运行情况统计表,对办件情况、系统运行、宣传培训等进行周跟踪、月调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督促通报。建立协调会商机制,通过专题工作会、窗口首席例会、业务培训会等,及时研究解决业务协同、材料流转、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一件事”终端落地。
二、聚焦“高效办成”,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线下将“一件事”纳入“综合窗口”受理,线上完成省一体化平台“一件事”的认领、配置、发布,实现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目前,已落地的事项中已实现6个全程网办、2个掌上办,平均压减跑动次数92%、申请材料68.7%、办理时限76%。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根据企业需求和事项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小切口”改革,推动“一件事”更加好办、易办。比如,针对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开展转外环节标准化建设,分类制定现场勘验标准化指南7个,创新虚拟厨房样板间图,开展联合勘验,避免因标准不清导致装修后反复整改。针对企业信息变更、注销、开办运输企业等“一件事”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推动“一件事”极简办、极速办。针对教育入学、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审查等“一件事”推广掌上办、码上查,实现随时办、码上看。三是强化宣传培训。通过拍摄导办指引“微视频”、制作“二维码”办事指南、“青白江服务”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题宣传栏、进企业、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举办“青松办 我来讲”讲堂和“一件事”专题培训,组织“一件事”牵头单位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对实施方案、业务流程、系统办件等进行实操培训。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9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青松办 我来讲”讲堂6期,开展“一件事”专题培训254人次。
三、聚焦“增值提能”,创新特色服务
一是坚持靠前服务。将“一件事”分别延伸至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物流园区、党群服务驿站,设立帮代办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表单填写、网上办事辅导等服务。二是探索开展“一类事”服务。在大弯街道试点开展餐饮“一类事”增值服务,聚焦企业开业前场所选址难、设备布局难等问题,梳理选址指导、政策宣传等20项服务,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增值化服务。联合交通等9个部门,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侧资源,建立工作机制和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53项物流“一类事”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已开展餐饮“一类事”服务205次、物流“一类事”服务822次。三是创新审管联动服务。建立审管联动机制,通过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同步共享企业基本情况、许可等信息,监管部门在收到审批信息后,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监管,并将核查情况反馈审批部门。探索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经信、住建等部门,在食品、燃气、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推动审批“一件事”向监管“一件事”转变,确保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