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精简流程上发力,扭转“事难办”。一是简化程序“高效办”。应用审批工作软件将755项许可事项进行清单化、模块化管理,推行无纸化申请和不见面审批。整合受理环节,精简200余项重复材料,形成100项“一件事一次办”清单。简易事项“立办立取”,设“立办”窗口,将要件简单、程序简化、高频发生的16个行政许可事项归并到一个窗口办理。推出“容缺受理”清单,公布首批可容缺受理行政许可事项25项,可容缺受理材料49个。二是压缩时限“极速办”。审批大厅设“企业网办专区”,与建行、工行等5家政银合作银行设企业开办“营商通”服务点,多点专人指导网上注册登记。企业开办申报材料精简66%,整合企业登记、刻制公章、发票申领、参保登记等环节,2小时完成印章刻制,企业开办1天完成,个体登记当场办结。精简材料,合并程序,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12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完成工建系统四个阶段事项以及18个主题服务事项配置,强化流转,通过系统办结投资建设类审批事项128件。三是下沉延伸“就近办”。将个体工商户登记受理、食品预审(现场踏勘)下沉到11个乡镇并开展领发照工作,乡镇已累计就近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2480件,预审食品经营许可514件。公布《峨眉山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就近办、全域通办)清单》,将31项行政许可、108项公共服务事项、31项其他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实行同一事项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立《峨眉山市村级便民服务清单》,确定代办事项范围,确保群众少跑路。(2)在优质服务上发力,政商“关系亲”。
一是“服务专班”全程代办更专业。成立一个审批服务专班、四个工作组以及三个审批服务小组,从项目签约开始专班代办,保障审批环节内部高效流转。共为17个“挂图作战”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办理工程建设类许可658件,加速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二是“免费服务”营商关系更亲近。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企业开办“印章免费送”服务,为全市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一套印章,2020年7月以来共为566家企业办理了免费印章2264枚,累计减少企业开办费用约70余万元。邮政快递“全域送”。办事主体在政务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双向免费寄递,实现办事“零跑腿”,已完成邮政快递免费寄送6032次。便民证袋“贴心送”。印制1万个“亲清”便民手提袋和1万个证件封套,在企业群众领取证照时赠送,方便携带和保管。三是“跨区通办”异地办事更便捷。2020年10月,市中区、峨眉山市两地共同研究建立跨区通办机制,26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06项行政许可和55项公共服务)实行“跨区通办”,满足了市场主体双城办事需求,共办理“跨区通办”业务2070件。(3)在管理机制上发力,破解“疑难题”。一是会商会审“一个制度”。制定《峨眉山市行政审批局重要审批事项会商会审制度》,采取“一事一纪要”的方式,邀请法律顾问、行业主管部门等专业人员会商会审,合力破题,共同解决教育培训、林地占用等方面的疑难问题32个,有效解决许可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二是明确权限“一本目录”。制定《峨眉山市行政审批局行政许可审批权限目录(试行)》明确了207项许可事项的审查、审核、复核、核准权限。此外,根据《行政许可审批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议事依据,并通过软件随机推送审批事项,从技术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三是监督评价“一套体系”。“好差评”评价全覆盖。设置“好差评” 35个易拉宝,210个展示牌,40台评价仪,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数37万余次,好评率99.99%。聘请9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及时反映企业群众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严格制度培训,邀请专家授课6期,并实时开展作风督查,提升服务意识,树立优质服务形象。2020年,峨眉山市新办企业1094户,同比增长10.95%;新办个体户3732户,同比增长8.92%。办结行政许可事项29466件,日均办结量117.86件,累计办结公共服务事项41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