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清理规范涉企行政许可事项。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持续清理优化调整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许可事项,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推进涉企简单事项立等审批、关联审批一章多效、联办事项一口办理,取消“重叠”审批、消除“搭车”审批、归并“同质”审批,共计调整行政许可事项76项,缩减办理时限13项,取消申请材料11项。清理规范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形成《邛崃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明确保留涉审中介项目126项,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
二是实施涉企审批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将传统流程精简至“工商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社会保险登记”4个环节,实现 “一次提交、同步办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全市企业实质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开展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专项行动,通过完善并联审批机制、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总用时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优化涉企审批服务流程。推进“一窗式”服务,建立联合办税机制,统一岗位设置、统一办税流程,减少办税环节,提升税收征管质效;推行社保“柜员式”服务,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设置多部门“一窗式”综合窗口,由各部门授权政务中心统一办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推广应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部门业务数据壁垒,推动更多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实现跨镇乡(街道)、跨部门、跨行业一网办理,截至目前,一体化平台审批服务事项认领上报率达100%,共计1668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在省一体化平台一网运行。
四是创新涉企审批服务方式。积极推进自助和移动办理,逐步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利用“天府云”APP推广集成以公安、人社、教育、卫生、民政、住建等重点领域的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行重点中小企业项目审批事项“管家式”服务,确定专人作为项目管家,提供“代办+帮办”“协调+监督”精准服务,帮助业主单位准备资料,代办报批手续,跟踪督促项目审批,协调做好保障服务。积极开展“N+1”服务,依托“邛崃服务”微信企业公众号,搭建沟通交流微信群,为企业组建“多对一、跨部门”专班服务队伍。截止目前,共计建立“N+1”微信群1500余个,为企业办理服务事项3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