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县区

广元市旺苍县建好便民“小平台” 服务“大民生”

旺苍是川陕革命老区、秦巴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辖38个乡镇(街道),总人口53万。近年来,该县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小平台办出大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和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突出“建为民生”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服务特色品牌化、监督管理精细化,实现了“小平台”服务“大民生”,小窗口演绎“大服务”。其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进大投入,促使平台全面“建起来”

结合全省贫困县摘帽要求,全面梳理便民服务短板,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民心抓服务,用心搭设亲民桥。一是升级改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提升硬件标准化,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辖区人口3万、1.5—3万、≦1.5万进行分类,对应建立便民服务大厅不得少于130平方米、100平方米、80平方米的标准,强力推进全县3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新、改、扩建,其中示范型5个,标准型20个,普通型13个。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在各便民大厅设置接待室、指示牌,摆放报刊、手机充电桩、文件袋、雨伞等物品,营造温馨和谐的办事氛围。着力实现服务规范化,整合乡镇“七站八所”整体进驻便民大厅,撤销相关单位原办公地点由乡镇统筹安排使用。在实现计生、国土、林业、村建、民政、劳动保障、新农合、新农保等事项集中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户政业务、农村产权交易,以及公铁路沿线乡镇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缴费和广电、通讯、网络等业务统一纳入便民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二是延伸建立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立足乡村振兴,着眼服务党员群众,在全县352个村均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的基础上,按照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等“多务合一”的功能定位,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全县97个贫困村,依托村两委活动场所,建立集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农技推广、农民健身为一体的“ 1+8”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延伸服务“大超市”,方便了群众办事,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群众认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三是创新设立园区企业代办站。坚持大抓整合、抓大整合,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工、农业园区代办服务窗口,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代办工商、国土、环保等服务事项,提供征地协调、用工需求等服务,并将服务链延伸到园区以外的其他企业、项目和工地。白水便民服务中心园区代办服务窗口自运行以来,先后为卢家坝旋窑水泥厂等大企业办理用工需求350人次,协助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征地失业保险284人、农转非687人。目前,该镇已打造成年产值4.5亿元的工业集中区。

二、拓展功能丰内涵,撬动平台有效“转起来”

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中心高效运转。一是创新“中心+电商”运行模式。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重点围绕茶叶、核桃、鲜果等旺苍优势农特产品,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集产品展示、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配套建立科技信息平台,挂牌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北部山区正源乡抓住打通“农产品进城”电商平台这一惠农机遇,及时与扶贫帮扶单位旺苍县邮政局联手,利用邮政“邮乐购”便民服务平台,将辖区的红皮土花生上网推广销售。截至目前,通过线上销售到全国25个省市已达3000件,线下销售3500多公斤,销售收入实现50000余元。据受益贫困户母桃园介绍,以前花生零卖1元多钱/斤,今年通过电商平台的卖价为4元/斤,价格高了3倍。二是坚持“党群+旅游”服务有机结合。在木门、米仓山、盐河、万家等旅游重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代办站,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从旅游咨询、旅游调解、紧急求助等方面,对游客和村民的问题及时处理答复。万家乡西陵村“赵家大院”系清朝道光年间宁羌州知县故宅,距今170多年,自2014年开始,村支书杨超武就免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作讲解,代购香菇、木耳、黑桃、板粟、蜂蜜等土特产品,良好的党风民风让该乡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1—10月,全乡各景点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三是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接地气。结合“三农”需求,各乡镇在做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行动中,整合服务资源,将辖区内的“土专家”“田秀才”信息录入数据库,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 “乡土人才超市”,并公开入库人员技术特长、联系电话等信息,群众如有需求,可自行选择,直接与“土专家”“田秀才”对话,搭建了基层党委、政府为民服务和群众自我交流服务的平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75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电话求助“乡土人才超市”,及时获得了建筑、水电安装等技术服务;58位畜禽防疫“乡土人才”通过电话受理,为108户养殖大户提供了畜禽消毒、防疫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三、品牌引领优服务,助推平台示范“亮起来”

坚持创新理念,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延伸服务渠道,着力打造服务品牌。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发展“助推器”。积极探索商事登记“线上线下”运行模式,主动搜索园区企业及个体在登记注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创新以“营业执照受理窗口进入工业园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网点”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举措,配套施行“远程”指导和开启“绿色通道”,提升工作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九广合作项目之一的四川福德康源药业有限公司需要迁入旺苍,而公司总部却在外地,身在绵阳的该公司工作人员用QQ上传相关资料至登记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完善,资料准备齐全后,该公司当天就完成了公司的迁移登记。良好的营商环境“筑巢”,“上海红星美凯龙”、“中国西部(旺苍)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旺苍,今年第三季度,全县18个招商引资工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23.2亿元。二是抓实三级联动,开启群众办事“方便门”。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全程代办窗口,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和村代办站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受理非常驻站所业务,形成县、乡、村三级代办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流动的便民服务站”。结合脱贫攻坚,将代办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大熔炉”,全县统一组建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和乡镇驻村干部、社干部,以及部门脱产驻村帮扶力量为主的6000多人的三级代办员队伍,将群众常办、难办、急办的事项纳入代办范畴,村干部实行轮流值班,并将个人手机号码作为民情热线电话予以公告,24小时开机,保证群众有所求,村上有回应。需到村上办理的事,社干部帮着办;需到乡镇办理的事,驻村干部或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代着办;需到县城办理的事,帮扶单位干部免费办。据统计,1—10月,全县三级代办员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120余万件,尤其在上半年农村安全住房建设中,受市场影响,全县共1580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其中572户依靠县级部门帮扶干部代为办理建材采购、货物运输、寻找施工队伍等,项目才得以及时启动。三是强化监督问责,筑牢廉勤建设“防火墙”。一方面,铺设制度轨道,让行政行为更加规范。紧紧扭住城乡低保、救灾救济、慈善救助、拆迁补偿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全面推行民生资金“阳光分解、阳光评定、阳光发放”管理模式,不断强化民生资金兑现公开。今年以来,先后在嘉川、白水等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试点开通了“民生资金公开查询平台”,群众可随时触摸查阅,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力量,让监督方式从“低级”走向“高级”。建立“旺苍政务”微信公众号,内容涉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将网络信息同步到自媒体,方便群众随时了解办事进度,加强对办件人员的行为监督。同时坚持“互联网+”思维,率先在全市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各乡镇和村,实现基层便民服务平台“一张网”。此外,积极探索纪委监委进大厅,实现面对面监督。今年以来,县纪委以“作风纪律深化年”为契机,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到县政务大厅坐镇监督, 听取办事群众诉求,不定期对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效能巡察,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在状态、服务态度生冷硬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