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县区

南充市仪陇县创新举措优服务“四办”跑出新速度

近年来,仪陇县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在放权上求实效、监管上求创新、服务上求提升,大力推行“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程序、砍掉一切不必要的环节,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实现了大提速,树立了“速度快”“效率高”“服务好”的政务服务新气象。

一、落实“告知服务”,实现“明白办、一次办”

(一)标准要求“透明化”。按照“流程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的思路,全面清理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材料、环节、格式和前置证明等,编制形成事项清单、流程清单、样本清单、负面清单“四张清单”,利用报纸、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大厅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向社会公示,并实时进行动态调整,让办事群众一眼都看清,知道该走什么流程、该提供哪些资料、何时能够办结。建立职工亮身份、岗位亮职责、事项亮流程的“三亮”制度,对进驻的窗口人员信息、负责的审批服务事项及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公开,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二)受理服务“规范化”。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要求,编印规范样式的办事指南,将每一事项的办理依据、受理机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示范样本等一一明确,并及时上网、上墙、上柜,切实解决群众办事跑腿多、提供重复材料多、线上线下不一致等问题,真正做到申请表格统一化、申请材料规范化、审批时限压缩化,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让群众“找得到、看得懂、办得快、可监督”。

(三)流程精简“最大化”。 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办事指南中模糊性表述、隐形审批条件、兜底条款以及不必要的申请材料、证明材料进行全面清理,为群众办事提供更标准、更清晰、更规范的办事指南,且同步更新完善网上办事大厅信息录入,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一致。全县共取消县级行政审批前置条件234项,精简审批环节471个,减少材料提交153份,公布“一次办”事项1547项,20个单位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平均办事时限缩短约3.68个工作日。

二、改革“窗口服务”,实现“马上办、一站办”

(一)实行“一门全办”。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将38个行权部门、12个公共服务单位、4个中介机构集中入驻政务中心办事大厅,行权单位行政审批股组建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整建制进驻到位、服务窗口授权到位,全县保留的258项行政许可和373项公共服务事务全面纳入大厅集中办理,一个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网上服务、热线服务、中介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形成,真正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二)实行“一窗通办”。扎实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在县政务中心、县级部门独立办事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综合受理窗口,对“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办结一窗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过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分散在多个股室办理的弊病得到极大改善,有效避免了群众办事“多头跑路”的现象,实现了由“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对重大项目执行“一窗受理”“五合一”“四联合”等制度,严格实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为项目建设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仪陇中学新校区”“九州通”“南牧机械”等重大项目进行联合踏勘和联合审批,原审批单位现场踏勘需13个工作日现在缩减至1个工作日,原独立审批需35个工作日,现缩减至7个工作日。

(三)实行“一站办结”。 根据业务类别,调整大厅功能布局,将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办事大厅、一个综合窗口进行集中受理。将房产税、不动产登记、房管业务全部整合到政务大厅四楼,将人社系统下的就业、社保、机保、居保、医保全部整合到人社大厅,将除房产税外的所有税务业务全部整合到办税大厅,将车驾管业务全部整合到车管大厅。采取综合窗口受理,资料和手续实行内部转递,做到受理、审核、缴费、发证“取一次号、排一次队、一次办结”。针对程序比较复杂、手续相对繁琐、耗时周期长的事项,开通“一邮送达”服务,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采取支付宝、微信、银行网点自助设备等缴费方式,从而实现一站式办结、一站式服务。                                                                                                                                                                                                                                                 

三、推进“放权服务”,实现“就近办、便捷办”

(一)下放服务事项。坚持以群众需求量大、基层可办为导向,聚焦高频办事事项,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和放得下、接得住的总要求,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建、国土、林业、民政、残联、卫计、社会保障等领域234项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站所,出台《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的九条措施》,基层站所人员、承接事项整体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定员、定岗、定责,努力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镇”的目标。

(二)延伸服务触角。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打造标准化的乡村便民服务平台,设立乡镇、村(社区)集中代办点1011个,落实专(兼)职代办员3816名,为企业和群众无偿提供代办服务,变“群众跑路”为“干部代跑”。 在做好县级层面审批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在服务上求提升,优化网点布局,延伸服务触角,确保办事群众“就近办”“便捷办”。比如,县民政局将“婚姻登记”事项下放到人口较多的马鞍镇、金城镇,设立婚姻登记分中心;县交警大队开展车管业务分流,将机动车、驾驶证、面签等所有业务下放至金城、双胜、柳垭服务站,方便群众办理临时号牌核发、补换驾驶证(行驶证)、申领摩托车驾驶证等车管综合业务。人社局着力打造“农村5公里、城市10分钟”人社公共服务圈,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人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三)健全体制机制。按照简单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紧急办的思路,大力推行容缺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举报制、责任追究制。县级部门、乡镇、村(居)委会纵向建立核查、对接、反馈机制,变“群众跑”为“政府跑”,全面实现即来即办、现场办结、立等可取。

四、打造“网上服务”,实现“指尖办、网上办”

(一)完善自助服务。加强智慧政务建设,开发自助政务服务系统、定制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向企业群众提供全时段“不下班”的自助查询和业务申报服务。县政务大厅共投放了包括居民身份证申申领、税务发票认证、出入境签注、交通违法办理、社保业务自助服务、智慧政务自助服务等6大类自助设备办理常用业务,真正实现了科技便民利民。

(二)创新指尖服务。现场解答、电话咨询、电视宣传……这些都曾是传递政务信息的有力途径。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形式下,我县公安系统 “微户政”服务模式、税务局、市监局、人社局“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县政务中心手机APP等新型政务服务模式相继出炉,不断推动阳光政务向前发展,让“指尖上的政务服务”更加可亲、可信、可用,更深层次体现了全县各级各部门牢记为民服务的群众观念、敢于自我革命的改革决心。

(三)开展网上服务。借助省政务服务网的资源和便利,倒逼流程再造和优化,将能够在网上运行的事项全部实行网上运行,把咨询、预约、预审、申请、材料提交、审查审核等进行在线办理,实现功能互补。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大厅融合发展,加快县政务服务大厅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数据联通共享,梳理“全程网办”事项清单,提高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目前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的可网办比例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