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协调夯实驻村力量。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干部,实行“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下基层”。在原工作队3人的基础上,新增2名干部到脱贫攻一线,确保单位1/5的力量脱产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同时,加强驻村干部培训,严格驻村工作纪律,逗硬年终绩效考核。
二、深入走访摸清贫困现状。利用春季政策“大宣讲”活动,开展新一轮全覆盖大走访,深入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中,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宣讲扶贫政策,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的讲话精神,摸清贫困户家庭现状,了解家庭成员构成、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经济收入、产业发展等情况,问需贫困户的需求,真正让扶贫政策入脑入心,确保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有一个政策明白人。
三、集中连片发展柴胡增收。坚持把魔竽、核桃和柴胡种植作为两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引进四川德培源中药村科技发展公司,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柴胡种子、农药和技术,与贫困户签订保底回收合同。通过核桃、玉米套种柴胡等方式,每户贫困户最少种植3亩柴胡,在黄松2社和红岩3社建立柴胡产业园,召开”春季攻势“现场会,并督促公司定期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种植一户、发展一片,每户贫困户产业收入保底在12000元左右。同时协助黄松村按程序申请成立专业合作社。
四、凝心聚力改造联村道路。开展“一事一议”,打通黄松一社至红岩0.8公里毛坏路,聘请交通技术员科学规划路线,力争在弯度、宽度、坡度上达到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发动群众投劳投力,平整路基,硬化黄松三社与红岩一社1.7公里联村路;利用国土整理项目,将红岩村至大山村4.5公里的联村路,红岩村委会至三社的5公里社道路纳入硬化计划。
五、升级改造村级阵地建设。整体规划黄松村村委会,协助当地政府拆除危旧房,改造院内花园,新建院墙100米,添置村便民服务代办站办公设备,全面升级政务公开栏,提升村级阵地服务功能。同时,开展党建联建工作,健全村级各类组织,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六、积极引导形成淳朴民风。坚持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工作引领,通过“立”“讲”“传”,强化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形成淳朴民俗民风充分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团结谦让的村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