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绵阳市高效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信用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加强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在信用修复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健康发展。

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解决企业失信信息“多头修复”和“修复不同步”等问题,绵阳市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部门召开专题会,集中学习国省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业务交流和疑难问题探讨,全面摸清各类信用修复事项、具体办理流程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推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退出工作机制和信用修复具体措施。联合绵阳市民政局、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等7个市级部门制定《绵阳市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作了办事指南。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管局积极收集线下窗口信息,不断完善《绵阳市信用修复“一件事”办事指南,并发与各县(市、区)、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自行印发,积极帮助失信主体及时重塑信用。

优化办理流程,实现“一次申请、同步修复”。建立高效协同修复机制,在制定《实施方案》对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信用修复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按照国省统一的申请表单和办理材料,整合优化内部流程,跑动次数由原来的8次减少为1次同时,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等线上平台,实现了信用修复“一网通办”,避免企业多头申请、部门重复审核的繁琐过程失信主体只需一次申请,即可同步完成多部门的信用修复,极大节省了修复时间和成本。

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修复质效。在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中,注重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线上,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指南、在线申请、进度查询等一站式咨询服务,并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推动各类信用修复事项线上“一网办理”线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信用修复“一件事”专窗,提供咨询、导办、帮办等现场服务,实现了信用修复线下“只进一门”。组织各级相关部门执行“双书同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工作机制,及时提醒失信主体依法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并告知信用修复办理流程、注意事项等同时,通过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用修复结果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互认,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和验证,进一步提升修复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