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雅安市三项举措打造企业视角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近年来,雅安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以便民利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导向,围绕企业所需,改造服务阵地、提升审批效能,推进三项改革,着力打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成本更低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提升三个阵地,夯实为企服务新基石

(一)改造“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审批事项全覆盖。全域实施“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优化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368个,将项目流程和企业全周期审批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办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实现项目建设等各类涉企审批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同时,基于“无差别”综合窗口打造市区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窗口,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国家税务总局雅安市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将涉及多个窗口办理的事项统一整合到企业服务专区窗口办理,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开饭店)、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一次办”,切实有效解决企业开办事项办理来回跑、多次办等问题。

(二)打造重大项目服务专区,确保审批跟进全链条。在市本级和8个县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9个重大项目服务专区,印发《雅安市市本级重大项目服务专区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一项目一专班”专属服务模式,组建“1+1+N”即由1名重大项目服务专区服务专员+1名市级牵头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分阶段动态调整)+N名市级相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组成的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制定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联络会商制、联审联办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等工作制度,“一对一”协调解决重点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竣工验收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建立重大项目服务档案,清单式管理项目保障要素,按照自愿委托、无偿代办、优质服务的原则,提供全链条“订单式、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回访,确保项目审批工作高效完成。建立市县(区)联动机制,对需要跨层级、跨区域审批或协调解决的审批事项,市县(区)政务服务部门之间进行“门对门、点对点”对接联系,市级重大项目服务专区牵头协调、转办、跟踪县(区)政务服务大厅重大项目服务专区上报的行政审批申请,有效打通项目实施“中梗阻”。

(三)构建立体式政务服务综合体,推动涉企服务增值化。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试点打造全市首家增值化企业服务站,在传统政务服务基础上,拓展法律、金融、人才等增值服务,构建五大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以设立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契机,集成雅安市7家律师事务所资源,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采取坐班服务+入企服务相结合模式,为园区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合规指导等公共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平台:与6家银行建立合作,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上门宣传信贷优惠政策、指导金融业务办理,帮助入园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种融资需求。科技服务平台:与专家智库、知名院所等建立战略合作,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及专家智库,组建专业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孵化与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平台:与雅职院、新经济联合中心、总工会等形成服务对接机制,精准对接技工人才,全方位解决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人才信息发布、人才评选和认定、人才安居等服务。共享服务平台:基于园区企业数据库,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打通企业生产上下游环节,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和产业协作。

二、探索三项改革,构建企业服务新“矩阵”

(一)探索园区集成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涉企事项园区办。以成雅工业园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省级园区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创建为契机,印发《雅安市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完善功能设置、窗口建设,建立惠企专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产业链服务窗口,梳理形成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企业提供从设立登记、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到企业注销等一揽子审批服务。建立中介服务综合服务窗口,将管理咨询、企业培训、引才引智、财务会计、融资理财和环评、安评、能评等中介服务通过帮办、代办、入驻等方式,集中到园区大厅统一为企业服务。在经开区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综合窗口,将社保、医保等便民服务纳入园区统一办理,逐步创建园区政务服务综合体,推动便民利企的园区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以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设立“产业嵌入式”综合服务驿站,推动涉企服务事项全面进驻。

(二)探索政务服务片区化改革,推动涉企事项同质办。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轴三圈联动”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布局、经济形态”构筑三个功能型政务服务片区。以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核心经济圈为核心,构建经济服务型政务服务圈层,提升政务服务综合协同能级。以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荥经县生态经济圈为核心,构建生态服务型政务服务圈层,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助力打造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汉源县、石棉县特色产业经济圈为核心,构建要素保障型政务服务圈层,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助力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基地。

(三)探索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涉藏事项跨省办。雅安市、甘孜州签订《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意向书》,开展跨区域政务服务交流合作,设置川藏协作示范区服务专窗,开展藏汉双语政务服务,首批协商确定了164项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跨区域通办事项及通办范围。雨城区、名山区、宝兴县、石棉县分别与甘孜州康定市、泸定县、九龙县、阿坝州小金县签订跨区域框架协议,各县(区)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川藏经济协作实验区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方案,探索涉藏特色服务一件事,如雨城区的“藏茶一件事”、名山区的“茶旅融合一件事”、天全县的“鱼子酱一件事”、宝兴县的“生猪牦牛双向购销一件事”,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涉企服务一类事场景,切实把政务服务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合力推动川藏经济协作实验区先行区建设。

三、强化三个保障,注入企业发展新动力

(一)强化政策保障。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制定《雅安市市级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建设方案》《雅安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施方案》,在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全覆盖建成10个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完成392项惠企政策事项目录、申兑指南、工作手册梳理和惠企政策事项目录、申兑指南公布。强化免申即享,持续优化申兑流程,梳理各类“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76项,印发《雅安市市本级“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清单》《雅安市市本级“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申兑指南》,推动政策服务免申办。制作“雅安市市本级惠企政策明白卡”“惠企政策一码通”,印宣传推广工作方案,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市场主体。2024年上半年,全市涉及的各类惠企政策减免资金93708.806万元,惠及企业141890家(次)。

(二)强化服务保障。建立“换位”体验机制,推动办事流程更优。制定《雅安市政务服务部门“局长进大厅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由办事流程的设计者变为办事流程的体验者。通过“走流程”,以企业群众身份全程办,亲自感受政务服务效率“高不高”、办事“便不便”、态度“好不好”等问题。通过“坐窗口”,以工作人员身份直接受理审批服务事项,为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提供全流程面对面服务,亲自感受办事环节“优不优”、运转“畅不畅”等问题。“进驻局长”通过听窗口汇报、走流程、亲自办等方式,掌握本单位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掌握本单位政务服务窗口建设、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和窗口工作实际状况,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三)强化诉求保障。推出12345+营商环境”,牵起为企服务“连心线”。在全市开展12345热线助企纾困专项行动,打造营商环境专区,设立助企纾困专席,组建企业服务专班,配备政策服务专员。2024年以来,受理营商环境诉求14171件,占有效受理总量的17.28%,满意率99.92%。开展热线“进园访企”调研活动8次,累计形成《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报》5期。建立助企纾困知识库,更新涉企知识点300条,推动企业咨询诉求“一次性答复”、常见业务诉求“一揽子解决”。梳理全市重点企业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将424家企业307个项目纳入12345热线知识库,全程跟踪诉求办理进度。主动回访177家新办企业和55个新立项项目,收集并协助解决问题,诉求办结效率综合提速44%以上。

(雅安市政务服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