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宜宾市提升政务“软环境”打造营商“硬实力”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宜宾市以服务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为导向,聚焦审批服务、解困纾难、政策落实等方面痛点堵点,着力强基补短、试点探索,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软环境,切实打造营商环境硬实力

一、办好民生实事,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归集政务服务清单。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专项推进小组,印发《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将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目前13一件事已印发新生儿出生、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开餐饮店及开办运输5一件事的落地实施方案,其余事项正有序稳步推进。

(二)推行线下“一站式”服务。深度梳理跨层级、业务流转等问题,整合办事环节,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件时间,设立对应一件事窗口,采用综窗+专窗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截至20246月,全市一件事累计办件6.9万件,其中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办理617件;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办理17件;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办理21件;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理32件;教育入学一件事办理6.8万件。

(三)升级线上数智服务。完善线上一件事专区功能配置,通过流程再造、系统协同、数据共享,规范统筹一门、一网、一线政务服务渠道与线下同频通过一网通办实现线上申请零跑动。同时,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可视对讲等技术,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配置综窗助手,为群众提供实时交互式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全市11家企业(个体)已通过四川政府服务网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专区成功领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涉及的14个事项已实现9项线上办理。

二、降低维权成本,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

(一)优化“接诉即办”流程。开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能化系统,完成与老系统12338热线切割,双系统、双运行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智能派单、智能接听、智能质检,提高工单流转率,提升接件办理质效。

(二)强化跨区域跨层级联动。与毗邻市(州)加强工作对接,推进12345热线一体化建设。今年4月,宜宾、泸州、内江、自贡签订《川南四市共同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体化建设框架协议》,通过一键互转、三方通话、工单互派,实现四市企业跨区域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在本地加强与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110报警平台、好差评体系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通数据传输通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问题。

(三)高效办理企业诉求。整合归并69条非应急类政务服务热线,设立企业服务专席,企业拨打12345热线可一键直转,通过一号接听、接听即办、一办到底闭环服务体系,高效、妥善解决企业诉求,实现企业服务办结率、满意率双百分20241—6月,共受理企业来件2596件,平均办理时限1.99个工作日,办理提速33.67%

三、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一)编制申兑手册,实现精准推送。按照全省统一制式,明确政策事项、申报条件、办理流程等关键要素,梳理形成惠企政策《受理工作手册》242项。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宜宾分站点上线助企纾困服务专区分类展示本地制定的100余条惠企政策在企业服务平台,运用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完成政策匹配推送功能,目前该功能已上线试运营。

(二)设立惠企专窗,优化申兑流程。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专窗”16个,实现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运行无差别综合窗口+惠企政策专窗服务模式,对归集纳入的惠企政策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分类转办、一站兑现。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延伸惠企政策服务场地,更好实现申兑服务就近办、更快办。

(三)畅通诉求渠道,推动“应享尽享”。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由专人对企业政策兑现困难等诉求进行全程跟踪,采取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办理落后的事项进行催办督办,对涉企诉求开展全面人工回访,彻底打通惠企政策兑现堵点、难点。截至20246月,全市应兑享金额5.07亿元,已兑享4.69亿元,政策惠及企业16140户。

助推营商环境大提升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将不断优化营商政务环境,实现硬设施升级和软环境升温双管齐下,全力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更优质、更精细、更贴心、更温情的政务服务。

(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