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宜宾市紧扣“四个聚焦”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宜宾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紧盯缓解民营企业发展难、融资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

一、聚焦政府主导推动,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一是鲜明重商氛围。召开宜宾市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发布本地生活服务业等“四个门类”发展机会清单593项,以及七个方面80条支持政策,表扬30户优秀本土民营企业,举行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进一步鲜明亲商重商浓厚氛围,提振发展信心。同时,高规格举办2023年宜宾市服务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项目32个,协议投资187.79亿元。二是突出政策引领。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行、招商引资与本土培育并举、大中小企业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动,先后出台实施《关于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宜宾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引领民营企业发展。三是深化专班帮扶。按照工业“5+1”、农业“5+2”、服务业6大门类组建22个经济运行专班,对口服务390户重点企业,每季度逐一走访服务、解决问题,推动企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今年以来,已推动四川东磁年产20GW新型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二、聚焦产业升级带动,增强民营经济内生潜力。一是突出“新赛道”。进军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两个赛道,成功获评四川省首批制造强省试点市。实施制造业百亿项目招引和百亿企业培育“双百工程”,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配套引进优质项目,新培育四川时代、天宜锂业、美捷通讯3户百亿民营企业,新签约百亿项目7个。二是突出“新产业”。以工业化主导信息化赋能,聚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2023年,宜宾将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现有智能终端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向物联网领域转型发展。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延链补链,高质量筹办数字经济场景发布大会,力争数字经济产业实现营收640亿元。三是突出“新企业”。建立“个转企”培育库,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2022年,全市新增“个转企”1906户,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400户)476.5%,完成市级目标任务(520户)366.54%。加快引进和培育总承包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和“专精特新”建筑企业,2023年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以上。

三、聚焦财税金融联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系列活动,围绕信贷金融支持、财政奖补扶持等10个方面,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个体工商户融资的无抵押担保产品“支个保”为428户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贷款1.68亿元、稳定就业岗位2143个。制发《民营企业贷款贴息办法》,2019—2021年,累计为186户民营企业发放贴息资金6329万元,撬动贷款超30亿元2022年,拟对200户民营企业贴息2793万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建立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会商机制,畅通退税资金拨付、退付通道,确保及时安全退还到位。截至目前,增值税留抵退税65.86亿元、惠及企业2260余户,减免税费171.14亿元、惠及纳税人66万余户次。同时,深化“银税互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实现“以信换贷”,2022年累计帮助2108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超16亿元,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持续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三是强化政银担企。加强信贷投放、用好用足支持工具和信贷产品等多种措施,有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共计为2008户市场主体提供2110笔新增26.72亿元的融资担保贷款服务,四川长江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司为809户市场主体提供846笔新增12.65亿元的融资担保贷款服务。

四、聚焦深化改革驱动,激发民营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政务服务提“智”。加快市民中心智慧政务大厅建设,依托“天府通办”打造“智慧政务”“掌上办”等便民应用,创新推出“智能查询引导”“信息发布”等智能服务,申请人可通过“天府通办APP”等在线办理政务服务。截至目前,“天府通办”宜宾分站新接入高频便民服务应用15个、“掌上办”事项37个。二是联企服务提“效”。高质量打造“为企服务驿站”,组建“1名企业保姆+N名服务专员”VIP 服务团队,同步设置“惠企政策”“帮您办”“24小时自助服务”三大专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开展联企服务200余次,收集问题100余个。持续开展“十百千维权护航行动”,开通民营企业诉求服务“直通车”,统一受理、分类处理、因情施策、限时办结,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共帮助1300余户企业协调解决资金逾1000亿元,解决土地近6万亩,解决企业用工近20万人次,解决销售、办证、配套设施等困难问题1万余个。三是企业开办提“速”。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环节、最快0.5个工作日,推行企业开办“马上办”服务,为新企业免费提供印章,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零见面”及“一趟不用跑”,现有40712户企业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同时,试点推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告知承诺制,简化办事程序。截至2023年1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5.10万户、全省第三位,新增市场主体5980户、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