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四化”交易

持续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招投标营商环境


、以科技创新推进智慧化交易

(一)拓展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认真抓好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4.0政策落地落实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基于传统的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文件编制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获取投标保证金缴纳开标评标评标结果公示中标结果公示合同公告)基础上开拓创新,新增招标计划发布、交易见证发放、评标专家抽取、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投标履约保证金缴纳等在线电子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链条拓展计划招标实施招标履约招标全过程进一步扩大了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智慧交易覆盖范围

(二)全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行业类别不见面开标

宥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影响,为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稳增长精神要求,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交易不断档不停摆促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落实,中心积极协调市住建局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不见面开标招标文件标准模板,并根据模板开发不见面开系统及评标系统。目前逐步实现房建和市政、交通、水利、经信、规自及农业农村全行业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工程总承包、货物采购等全类别的不见面开标。成都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从去年的65.25%提升至今年的91.61%骤然上升了26.36百分点

(三)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电子评标报告在线复核

为持续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中心2022年7月上线在线复核评标报告功能。新功能满足招标人(招标代理)在家即可通过互联网复核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报告,无需再到现场开展复核工作。该功能的上线运行不仅进一步推进了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的智慧化交易,更是“抗疫情、保交易”期间能够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特别是在成都抗击“07.15”、“07.20”、08.25疫情期间开展交易活动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力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在线抽取

通过对标学习广州、南京、重庆等先进城市,中心积极建言协调省发改委、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在线抽取系统建设方案,并获得省中心关于同意成都市全省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在线抽取试点意见,于2022年11月在成都市正式上线运行评标专家在线抽取,实现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项目监督无需再到现场抽取评标专家,直接登陆系统在线提交评标专家抽取申请,在线监督评标专家抽取全过程为进一步打造“足不出户做交易”的智慧化招投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区域协同推进市场化交易

(一)首创试行工程建设项目“三跨”交易

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同城化壮大成都都市圈,创新城市内涵式发展方式,积极参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专项印发了《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跨区域、跨层级、跨平台交易工作规程(试行)》,对“三跨”交易的项目类型、交易流程、服务标准和档案管理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突破了层级制度限制、地方政策壁垒、市场分割藩篱,由招标人自主选择交易平台和交易场所,进一步打造公平开放的招投标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竞争公平,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截至目前,中心共组织完成“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来自西藏、济宁、重庆凉山州、甘孜州、宜宾、德阳、眉山、资阳等地的工程建设三跨交易项目44交易金额10.98亿元。

(二)强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辐射力度

进一步推进地域范围优质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彻底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有效降低评标专家“本地圈”、“熟面孔”等非正当影响,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中心致力于常态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跨市域、跨省域范围远程异地评标,截止11月底成都已开展成德眉资远程异地评标84,较去年全年提高47.37百分点,开展成渝远程异地评标17,较去年全年提高112.5百分点,开展跨省域(重庆除外)远程异地评标15,较去年全年提高了650百分点。

(三)革新倡导工程建设项目“能进则进”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拓展交易平台覆盖范围,促进公共资源公平交易、高效利用,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精神要求,中心专项印发《成都市非强制性招标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工作规程(试行)》,敞开大门,应进必进原则上倡导能进则进鼓励依法必须招标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进入交易平台开展交易活动并极力提供优质高效的交易服务。今年截止目前成都市进入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非强制性招标工程建设项目共计470,成交金额57亿元

以利企便民推进“便利化”交易

(一)优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交易业务全程网办

聚焦企业办事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惠企政策精准易享,营造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中心大力推进工程建设交易服务“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同步优化完善开评标房间预定、投标保证金代收代管、评标专家劳务费代收代支、档案查询、“橙子”智能客服等边附业务的一窗受理全程网办网上办事率提升100%。

(二)持续扩大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保函应用

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投标的成本,纾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中心积极鼓励投标企业通过电子保函方式替代实体现金保证金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同时引进更多的金融保险机构对接电子保函系统,为参与投标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截止目前,中心电子保函系统已成功对接4家银行机构和8家保险机构今年1-11月,投标企业通过电子保函方式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以电子保函缴纳保证金36084笔,纾解企业资金压力约95.25亿元,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保函替代率达85.38%,较去年同期提高7.87个百分点。

(三)全面开放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办理绿色通道

为进一步做好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工作,切实提高项目落地速度、减轻企业负担,服务保障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各项工作,中心7月26日新增节假日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公示信息(含招标公告、澄清、补遗、评标结果公示、中标结果公示、合同公告等)业务,并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延时服务制度,成立工作值守专班,专项办理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公示业务。截止目前,已受理公告公示信息共计158条

风险防控推进规范化交易

(一)动态更新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服务内控制度

评标专家信息泄露减少工作人员与评标专家的接触中心进一步更新完善了《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抽取制度》、《评标区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项目隔夜评标管理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涉密项目进场交易工作规程》交易服务制度,持续推进规范、高效交易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技术加密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保函敏感信息

随着投标企业通过电子保函方式参与成都市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为阻止投标人信息外泄,中心与相关金融保险机构多次组织专业研讨,通过信息加密技术实现投标人开具电子保函时参与投标项目信息及投标人名称信息进行代码加密,待项目开标时系统自动进行解密展示,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