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宜宾市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清、深、新”念好三字诀,下功夫、见实效,夯实营商环境软实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一、在“清”字上下功夫,营商环境有潜力。一是权责清单厘清边界。印发《关于抓紧做好全市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宜编办发〔2022〕4号),全面启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切实抓好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调整、公布、实施工作,进一步厘清部门权责边界,确保行政权力行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已印发39个市直部门、5718项行政权力事项。二是任务清单厘清目标。印发3批《贯彻落实中省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梳理形成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年度任务清单。三是“十大行动”厘清要求。宜宾市纪委监委印发《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十大行动”,推出管用实用的举措办法,监督保障营商环境再优化。
二、在“深”字上下功夫,利企惠民有活力。一是深入推进综窗改革。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目前,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由669个压减到520个、压减率22.3%,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由1157个压减到686个、压减率40.7%。二是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方式,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科学制定审批流程图。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到52—90个工作日内办结,平均压缩70%以上。三是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四减”。以二手房转移登记为例,通过整合窗口、取消不必要环节和合并相近环节,将登记环节由11个环节压减为2个环节或1个环节(申请免费邮寄证书),申请材料由11项材料精简为5项材料,登记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到24小时办结,登记费用比2019年减少39%,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三、在“新”字上下功夫,服务提升有动力。一是创新三轮车“一车一码”举措,着力推进“适老化”便民服务。为破解老年人考驾照难、用车难问题,叙州区创新实行“一车一码”,为每一辆电动三轮车建立车辆档案、喷上编码,在车主参加免费交通安全、驾车技能培训并签订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后,即可上路,不再考取驾照,切实便利老年人使用电动三轮车出行。二是推进执行管理改革创新,着力优化法制营商环境。建立“法院执行+劳动维权”“金融+公证+执行”“执行+仲裁”“执行+信息化”4项联动执行机制,确保法院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截至2022年3月底,执行案件结案率99.97%,执行到位标的额53.74亿元。三是创新海关服务,着力助推外贸发展。实行“提前报关”“服务前置”等通关作业改革,将报关、缴税、放行时间由几个工作日缩短到2—3个小时,大大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实现快速投产运行。2022年一季度,宜宾实现外贸进口总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60.2%,位列全省第三。同时,加强与重庆海关协调,将线下递交资料转为线上递交申请,优化海关间对接模式,缩短内部核批程序。2022年一季度,宜宾海关进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