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充市政府采购中心)根据省中心开展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严格对标对表,积极探索创新,抓大谋小、点面结合,跑出了标准化建设加速度。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五减”服务,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是高点布局,体制机制保障有力。意识到位,目标明确。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以“五减”为手段,重在形成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内部制衡机制健全、技术支撑先进的科学有效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南充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市抓顶层促全局,有规范高标准,从人力物力财力全方面给予保障。在市中心设立全市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市同部署同安排。全市统揽,共谋同建。采取“1+9”建设模式,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第一阶段市中心各科与各县(市、区)分中心开展结对指导,就政府采购各环节进行分段试点;第二阶段以市中心为主阵地,组成工作专班,各分中心指派一名业务骨干跟随专班工作,全面汇总试点成效,形成标准化建设指南和工作模板;第三阶段将市中心汇总成果向各分中心全面推广,参与市中心专班工作的各分中心业务骨干负责具体落实,市中心结对科室进行督促指导,最终形成全市一个标准一盘棋。点将列阵,人尽其能。为保障工作成效和组织战斗力,市中心积极汇报并配齐了领导班子和个别科室负责人,并根据职工个人能力与工作特长开展了新一轮的轮岗调岗。新岗位新血液新思维带来了全员向上、勇争一流的新气象。
二是细处着手,标准措施落实落地。制度先立,工作有章可循。依据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重新梳理制定了内控制度、监管制度、运行服务等各项制度规范20余件。对采购各方主体、采购流程管理、网上招投标、质疑投诉、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努力形成“事权明析,责任明确,惩戒清楚”的体制机制。平台为阵,交易安全有序。全市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进一步提升软硬件设施设备能力水平。软件方面,市中心投入930余万元升级了电子交易平台,覆盖市县两级所有交易业务。硬件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中心5000余平米的新办公场所正在设计施工中,今年底有望顺利搬迁。顺庆区、西充县、蓬安县等也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交易场地和设备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在全市形成了政采交易“一网一平台”格局。标准入手,环节不疏不漏。对标对表省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市中心进一步梳理细化了14章、235条共计340页的《南充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南》,涵盖了全区域、全流程所有政府采购事项和环节,事事有依据,样样有模板,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全市集采机构按指南着手,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形成了《政府采购工作手册》,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分角色明确责任和操作流程。
三是创新提升,便民利企提质增效。理念创新,敢想敢为。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尤其在学业务抓培训方面,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形成由点到面再到点的模式,先抓骨干再全面推广到每个岗位每个责任人。技术创新,先行先试。“不见面询标”系统,利用变声、电子签名、音视频直播交互、电脑桌面与文件共享等科学技术,将传统的面对面谈判磋商、讲解演示通过互联网线上完成,既减少了供应商往返跑、无尽等的问题,又规避了认脸评审的风险。“掌上APP”,可以让供应商更便捷的参与政采交易活动,一个网络一部手机轻松自由,零跑路、无纸节能。“专家轨迹追踪”系统,从评审专家进入中心办公区域开始,便可定位其行踪轨迹,有效规范评审专家不良行为,遏制违规评审。服务创新,提升认同。针对军队项目的特殊性,开发专门的系统通道服务驻南部队政采项目,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军队项目全流程电子交易的地区。此外,为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加强采购需求编制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质疑投诉,我们成立了政策宣讲小分队,主动深入采购单位,通过点对点培训、面对面传授的方式,把政府采购政策法规、交易规程、廉政风险责任等传达至采购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