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四川省第二批 “示范交易中心”考评结果出炉,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98.5分的好成绩领居全省80家成功创建单位第一名。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为主线,以“提质增效、降本减负、防范风险”为目标,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系统治理为抓手,通过构建和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不断优化交易流程,精简交易环节,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公共资源交易配置率明显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实施“场所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服务环境温馨舒适。按照交易场地布局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对办公与交易场地进行了功能分区,投入资金新建自助服务区,升级改造评审区,新增涉密评标室,增添音视频监控设备,通过进一步改造升级,提高了交易场地科学化水平。
二是实施“管理制度+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平台管理规范有序。内部制度进行了“废改立”。对32个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逐一审核其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全面等问题,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长效管用的制度遵循。建立政府采购内审机制。制定《政府采购文件内审工作制度》,对政府采购文件编制严格把关,形成了双随机、多层级审查机制。规范各方交易主体行为。修订完善《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现场行为规范》《各类交易项目业务流程办理时限预警方案》等工作规程和行为规范18套。制定《评审专家“逆操作”行为管理规范》《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制度》。为规范场内各方交易主体执业行为提供了制度遵循。
三是实施“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电子化范本标准。对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任务清单,制定《政府采购文件编制规范》,修订10套政府采购电子化范本。工程建设电子化范本标准。按照《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21版)》等8套标准招标文件,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勘察等项目不见面开标范本和水利施工暗标评审范本制定。大数据定期分析要求标准。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晴雨表”作用,每月编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定期对不同交易方式、不同性质投资主体、不同交易类别、不同行业类别的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对各类交易有效参与情况、代理机构情况、流标废标流拍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交易平台网络安全保护标准。强化了交易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保障,严密防范恶意代码篡改和网站黑客攻击事件,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和网站信息安全。
四是实施“服务质效+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减环节提效能。以“四个零”服务为准则,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廉洁责任制等服务标准,始终做到“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对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如期实施。以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在全省21个市(州)中率先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省市县三级“一体化平台”对接,全面提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所有进场交易项目信息发布和投标保证金退付全程网办,实现各方交易主体“一次都不跑”。降成本增活力。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全力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和“不见面”交易,有效节约了招标文件购买费用、投标文件打印费用、参加开标人员往返交通费用。全面推行企业CA和个人CA合并办理,将CA数字证书种类由7类减少到3类。取消工程建设项目建造师、技术负责人等四类人员的电子押证。拓宽电子保单保函业务企业类别,完善和延伸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基础服务功能,推动了由线下现金向线上保单保函的转变,减轻了投标企业的资金压力,解决了纸质保单保函真伪难辨的难题。目前,已与中国农业银行达州支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东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畅通质疑投诉渠道。开辟工程异议在线答复专栏。工程建设招标文件异议答复全过程网办、网管和网上公开,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的细枝末梢。在网站首页公布各行业监督举报电话及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反映方式,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到“协同监管+智慧监管”的新跨越。
五是实施“改革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确保营造公正清朗交易新格局。近年来,市交易中心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先后在全省创新建成了首个中介服务超市、首个小额工程网上超市。进一步规范了各方交易行为,营造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规范了各种自设权力、斩断了腐败链条。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作了有效探索。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下一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巩固“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成果,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纵深向交易平台“智能化”拓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提升,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