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8日,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志才带队对凉山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进行验收评估。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便民服务中心、东城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全州20个试点乡(镇)、村(街道)代表单位接受抽抽查验收评估。验收评估组一行还深入德昌县调研督导县政务服务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麻栗镇便民服务中心、麻栗镇民主村便民服务室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工作。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吉觉作哈,党组成员、副局长吉约木加、刘建康,党组成员、机关总支书记刘捷,西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庄严,德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雪峰,西昌市、德昌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和省、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镇村负责同志分别参加验收评估、调研督导相关活动。
验收评估组通过观看展板、现场核验、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从组织领导、场地建设、事项进驻、信息公开、人员管理、统一规范、网上政务、创新亮点八个方面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逐项考核评估,对凉山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验收组认为,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对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工作重视到位、组织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源投入到位,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与乡镇工作配合密切,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希望凉山州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加强交流学习,细化工作目标,巩固提升成效,推进便民服务提质升级;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切实为群众和企业就近办事、便捷办事服好务,提高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在凉山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验收评估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验收评估组组长刘志才指出,凉山州委、州政府和县(市)党委、政府对政务服务工作空前重视,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成效超出预期,同时,工作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刘志才对凉山州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基层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经验。对照全省“三化”建设标准,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镇村分布、产业发展、人文习俗、受教育程度等实际做“加减法”,探索完善在少数民族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在坚持群众和企业“好办事”“办好事”“办成事”服务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结合镇村发展基础条件和服务对象差异等,因地制宜搞好硬件建设,保障场地安全,规范设置服务事项,提升便民服务效能。三是围绕乡村振兴不断充实、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基层便民服务网点要主动作为,立足凉山得天独厚的水果、干果、蔬菜、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将金融服务作为“三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政务+金融”“政务+快递”等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四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群众、企业“办事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等问题。畅通线上线下渠道,便民中心服务于线下,一体化平台服务于线上,引导群众自主选择线上线下办理。五是坚持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推行“综窗服务、一窗进出”,将涉及群众、企业的相关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指导乡镇(街道)搞好承接,让群众、企业“就近办”,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六是不断总结推广清单制、表格化等服务群众、企业的工作方法。凡是群众、企业要办的事项用清单、表格的形式梳理出来,确保“权责清单”“一件事清单”不漏项,让群众清楚办理事项,熟悉办事流程。
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吉觉作哈,党组成员、副局长吉约木加、刘建康,党组成员、机关总支书记刘捷,西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庄严,德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雪峰,西昌市、德昌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和省、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镇村负责同志分别陪同验收评估、调研督导或参加座谈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