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以标促改,试点乡镇“达标”引领。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镇村便民服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和《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达标验收表》,对全市23个先行先试乡镇(街道)开展达标验收工作。逐乡镇逐指标审核,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确保及时整改到位。目前,23个先行先试乡镇(街道)已完成达标验收,涌现出一批经验做法。如“梓潼县创新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分别被人民日报、四川省委改革专刊《调查与研究》刊载。“游仙推行特殊政务服务 方便特殊办事群众”被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刊载。“三台县‘一优两增两提升’续写便民服务‘后半篇’文章”被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2021年第3期简报刊载。
三、突出以改促优,改革亮点“捷报”频传。一是开展便民服务“亲老化”改造。“四川绵阳市实施政务服务‘亲老化’改革 让老年人办事无障碍”在四川改革专报第767期上刊载并上报至中央改革办;二是持续完善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在此次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绵阳现场推进会中,便民服务“一件事”二维码广受好评,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我市《乡镇便民服务“一件事”清单目录转发各(州)参考借鉴》;三是做好村级民事代办工作。组织各地按照《关于加强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村级民事代办事项、代办网络、代办流程、代办队伍、代办手段、代办规范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涪城区持续打造党群暖心驿站,形成了群众步行可至的“10分钟便民服务圈”。安州区雎水镇整合分中心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的私人车辆开通“便民服务巴士”,持续做好老、弱、病、残和群众代办件的接送工作,有效缩短群众办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