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和眉山市委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在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统一工作安排下,眉山市政管局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首批在全市7个区县、21个乡镇(街道)、66个村(社区)推动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为确保试点工作高效加速推进,市县乡同步成立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专项工作方案,主动争取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支持,将仁寿县、丹棱县列为了全省35个省级试点县(区)。在试点工作中,围绕体制机制、事项下沉、平台整合、标准建设等指标,明确细化30项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特别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室)的名称、服务大厅面积、印章管理、设施标准、事项进驻、制度建设等进行了统一规范。
二是注重分步实施。为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先后组织10余个市级部门,深入各区县、23个乡镇(街道)、36个村(社区)进行专题调研,集中听取基层一线意见建议12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查找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瓶颈问题16条,及时补足工作短板弱项,方便基层推动工作,专门编印了《眉山市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编》,将省委、市委及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政策文件、责任清单一并纳入汇编主要内容下发各地各有关部门,为全市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提供了有效工作路径和指南。
三是彰显阶段成效。针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室)设施陈旧、服务功能不强、服务质量不优等实际问题,增设办事窗口和服务内容,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硬件设施和智能化服务终端设备。目前,全市已改造升级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室)10个,已进入改造设计、政府采购和在建镇村77个,并同步开展了乡镇法定行政权力和县级直接下放行政权力到乡镇梳理,县级委托下放政务服务事项至乡镇(街道)行使工作,梳理形成眉山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帮办事项清单。同时,全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还按照定人、定点、定时原则,明确便民服务场所专人坐班值守,加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有效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加快实现“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就近能办、就近办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