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四个民族县全面推行汉藏、汉彝“双语”政务服务,用“双语”暖心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1.完善“双语”服务要素,拓展服务功能。在全市4个民族县13个民族乡(镇)原有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办事大厅基础上,设立健全“双语”标识牌、指引牌等标牌,结合当地实际梳理高频事项,制定并公示“双语”办理事项清单、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构建双语综合服务大厅。
2.设立“双语”综合窗口,优化服务资源。在全市13个少数民族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双语”综合服务窗口,在便民服务站设立“双语”代办综合服务站,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双语代办点,安排“双语”服务工作人员,建立村官代办员和村两委班子轮流值班长效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让少数民族群众办事享受一窗集成服务成果。
3.实施“双语”全程代办,打通服务末梢。整合民族乡(镇)、村(社区)“双语”服务工作人员及少数民族群众力量,推动政务服务全程代办帮办。落实“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代办帮办工作机制,提供定点代办服务和上门办理服务,进一步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
4.开展“双语”政策宣传,凝聚团结共识。组建“双语”政策宣讲团,利用藏族新年、彝族火把节、民族宗教节、家族会等节点,通过集中宣讲、入村调解、入户指导、进企调研等方式,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惠农惠民政策,发放代办事项目录、“就近办”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确保惠农惠民政策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到位、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