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宜宾市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办”“一门办”“限时办”打造行政审批最优服务

一、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办”。一是全力推进全省一体化平台2.0上线运行。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前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及业务培训会,对全省一体化平台2.0事项认领、填报及上线运行进行具体安排和业务培训。同时,不断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坚持并完善每周、每月通报和具体任务清单制度,建立回访抽查制度、预警提示制度、以及考核监督制度等运行管理机制,明确专人每天登录查看预警情况和办件情况。二是加强四川政务服务网运行管理。及时规范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信息,市、县(区)门户网站全面实现与“政务服务网”数据同源整合,三是积极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实现了市级共享平台与省级共享平台之间的目录对接及资源共享交换。截至目前,已有43个单位及县(区),231个应用系统上云运行。共享平台已导入53个部门资源目录2205条。已接入工商、人社、卫计委、公积金中心等16个部门的信息资源207项,数据量达约1500万条。四是积极推进宜宾市12345平台与省级12345平台对接。目前,已导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2345知识库信息169131 条,宜宾市12345市民服务平台已与省级12345热线实现话务互转,并有序整合63条政府部门服务热线,陆续安装布设12345市民自助服务终端283台,全面推行7×24人工值守服务,并基本建成了全国全省一流的市民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移动政务服务。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车站等人口聚集地方,设置移动政务服务宣传栏,公布移动终端二维码,鼓励企业和群众通过移动端进行网上申请、网上预约。同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公安交警支队等单位已开通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群众可进行网上预约和办理相关业务。

二、全面实施政务大厅“一门办”。 一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综合性服务大厅。组织市、县部门对本级本部门“两集中两到位”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分别印发本级《“两集中两到位”事项清单》。市、县(区)共清理出依申请的各类政务服务(含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其他类等6类)事项4390项(大项,下同)。二是不断完善“一窗受理、分类审批”工作模式。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35个行政审批部门窗口进行整合,分投资建设、商事登记、经营许可、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公安交警执法和综合审批服务8大类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统一接收各部门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目前,进驻市、县(区)各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的政务服务事3045项(大项),占进驻事项的79.4%,占总事项的69.36%。三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部门和中介机构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设立银行、水电气报装、中介服务和印章刻制窗口,通过公开遴选、业务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等形式,引入相应服务机构入驻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条龙”服务。部分县(区)结合场地优势,将水电气、移动、电信、燃气、广播电视收费等与群众息息相关便民服务事项引入政务服务中心,努力打营“进一道门、办所有事”综合服务平台。

三、积极推行3550”“限时办”。一是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即来即办。全省率先开展“多证合一”改革和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程电子化、证照分离、名称住所申报承诺制、多点委托登记等改革,大幅提高企业市场准入的便利化程度,降低企业商事登记的制度化成本。目前,全市企业设立登记时限已由原15个工作日压缩到2.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全部实现可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是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24小时办结制。2018年6月30日,全市县(区)全面推行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在此基础上,自2019年6月1日起,全市33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将实现24小时内办结。三是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临港经开区设立了政务服务和企业服务中心,市直部门通过委托办理、机构下沉等方式,将213项审批服务事项委托下放临港经开区办理。同时,按照“个性+专业+高效”的原则和“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的模式,推行了“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私人订制”服务。目前,临港经开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时限已压减到43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