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眉山市实施“六个提升”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营商环境正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也集中体现为一个地方聚集潜在发展优势的战略能力。今年是省委确定的“营商环境提升年”和市委确定的“开放发展突破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水平,眉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按照“眉山服务,用心帮助”的理念,重点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快捷度、透明度、开放度、体验度和满意度,深入开展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一、提升服务便利度。一是大力整合政务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推进“一窗进出、一网通办”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让群众办事“只找一个窗口、只交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事项达80%以上,网上可办率达95%。二是集合不同部门公共服务自助设施,集中设置自助服务专区,全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群众随时进入专区,办理所需业务,实现“一站通办”。三是积极开发政务服务手机端应用小程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预约取号、申报材料清单、办事流程、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中介选取等信息,实现“掌上通办”。

二、提升服务快捷度。积极压缩高频服务事项、涉企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打造“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质效最佳”的服务品质,让行政审批跑出“加速度”。一是压缩企业开办办理时间,重点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二是压缩用电用水用气办理时间,重点降低电网环节收费,提高用水用气办理效率,降低企业和居民使用成本,实现工业企业项目供水、供气报装15个工作日,用电报装办理30个工作日。三是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重点推行“模拟审批”“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50个工作日。

三、提升服务透明度。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标准化,从“模糊条款”到“透明审批”。一是实行“清单制”管理,针对“机改”后的审批部门、审批事项调整,重新梳理公布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以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清单。二是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公布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实现同一事项在纵向不同层级、横向不同区域间,保持各要素统一。三是事项标准化入库并上网运行,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统一、同步更新、同源公开、多方使用,实现政务服务“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精准供给、无差别化服务。

四、提升服务开放度。一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聚焦提升企业开办、开工建设、获取资源要素、加强知识产权、提高实体经济融资、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细化提出眉山市优化营商环境20条,并组织抓好推动落实。二是落实成眉同城发展要求,加大开放发展服务举措,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以开放心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清单之外不得设置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三是构建“亲”政商关系,制定了眉山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14条,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提升服务体验度。坚持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体验感为目标,实现省事省心省成本。一是减少业主跑路。向市内园区、规模企业、新办企业印发《政务服务一本通》,方便企业照单办事、明白办事。实施红色代办员制度,一名“红色代办员”跟踪服务一个投资项目,协调做好项目审批、证照办理、要素协调等工作。目前共开展代办项目共16个,其中2个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6个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8个项目正在代办过程中。二是降低企业成本。不断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非税负担,全面落实增值税税率下调1%、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退还特定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政策,并动态更新公布《眉山市市本级涉企收费目录》,共停征4项、放开3项收费项目。三是畅通企业诉求。依托纪委、政法窗口,增设企业维权窗口,受理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诉求;依托12345党务政务服务热线组建全市统一的营商环境投诉平台。目前,12345服务热线收到企业投诉19件,全部办结。

六、提升服务满意度。一是开展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把握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1月30日—2月20日期间,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服务网、微眉山等载体,开展 “我为眉山政务服务提建议”活动,广泛征集办事人的困难需求、建议意见,逐条梳理和细化研究,制定相应措施,为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提供服务保障。二是开展第三方测评。委托第三方测评公司对我市政务服务窗口办事涉及到的服务态度、办事流程、信息公示、办事效率、便民利民措施、服务环境等指标进行第三方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挂钩。三是严格执行领导联系楼层制、片区负责制、窗口工作月度考核通报制、周一工作例会制等制度,及时发现处置、整改规范服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