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绵阳市践行“十个一”政务服务模式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围绕“十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即:一码统一管理、一套服务标准、一门集中办理、一号申请认证、一窗综合受理、一网全程通办、一库数据共享、一个平台审批、一章对外办理、一屏电子监察“十个一”),推行“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展和成效

去年以来,绵阳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初显,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提供了强劲动力。2017年,被省政府办公厅表扬为全省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今年66日,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领导来绵调研,对该市现阶段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探索分类试点。按照“先行先试、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原则,鼓励分类试点。去年5月以来,指导高新区人社局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刘超市长、省中心杨娟主任现场调研指导工作。10月,市住建局窗口探索房屋交易“只跑一次”。省中心刊发专报全省推广高新区人社局、市住建局窗口经验;改革经验由点到面向部门延伸,今年1月,市人社局发布《“绵阳人社事,最多跑一次”市本级经办服务项目清单(2017年版)》,90%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今年5月,市食药监局率先实行邮政快递送证上门服务,在一体化平台基础上,6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办理出入境证件实现只跑一次;改革经验进一步向县市区延伸,参照改革发源地衢州的经验,北川县结合实际,率先公布了首批250项“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事项。

(二)系统安排部署。322日,绵阳市颜超常务副市长在市建设服务型政府暨政务服务工作会议上对全市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在对已经实施的“绿卡服务”、“周末延时服务”等进行了总结梳理技术上,进一步深化改革,530日,绵阳市先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绵阳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的通知》,要求通过“5+2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5即5张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办”清单、前置条件和前置中介服务清单、取消的各类证明事项目录清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2”即完善1个指南(办事指南)、制定1个工作细则(审查工作细则)。从7个方面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即:“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办理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投资建设项目立项服务阶段”服务流程、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审批流程、试行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多评合一”改革、推进政务大厅服务标准化)。基本实现“一套服务标准”。6月底各地各部门将按照“5+2”标准化建设内容上报相关清单、指南、细则,通过市政府审查后予以公布。

(三)改革强力推进。作为省政府办公厅、省中心确定的试点单位,绵阳市各县市区于去年底全部按要求成立了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在各地推广。游仙区作为省中心试点,开展乡镇、村社便民服务事项清理、梳理、录入工作,为实现“市县乡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提供经验。去年底,全市共认领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73166项,位列全省前三。市本级公布了6125项行政权力和433项公共服务事项,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全省政务公开监测情况的通报》显示,绵阳市行政审批事项在线申报率56.63%,远高于全省17.05%的平均申报率,居全省第一。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下主动作为,去年12月,发出全省首张电子证照,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电子证照过万张,成为全省发放数量最多,发放种类最全的市州。今年52日,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试点推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反馈、全程监督”审批模式,构建了6类综合服务受理窗口,成为全省首家且唯一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下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市州。518日,实现了一体化平台下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目前,“十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涉及的一码统一认证、一门集中办理、一号申请认证、一窗综合受理、一网全程通办、一屏电子监察、一张对外办理等7项内容已基本实现,为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绵阳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标政务服务十个一模式,仍未完全实现,在改革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各地各部门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认识有待提高。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作是业务问题、技术问题,未上升为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缺少“刀刃向内”,认识定位不高,主动作为不强。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虽建有实体政务(便民)服务平台,但因投入不足、人员编制不够等原因,其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二)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迟缓。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去年虽已上线,但功能板块不完善,全省总体规划未落实,数据资源互认共享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数据共享平台6月才完成政府采购,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新版本在8月才能投入使用,全程网办率较低,“一次录入、部门共享”功能场景目前难以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使用效率不高,重复录入,企业和群众政务服务体验感不明显。

(三)现有政务服务场地局限性大,阻碍改革效果。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位于新益大厦7楼、10-12楼,场地狭小,与标准化要求差距大,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无法进驻,致使中心办事能力不强,企业、群众办一件事必须跑多个地方,全市各类服务大厅分设,未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严重阻碍“最多跑一次”体验。此外,人流量大,停车难、乘坐电梯难、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办事群众多有怨言,特别是被消防鉴定为乙级单位,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形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绵阳市还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针对“十个一”政务服务模式还未全面实现的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高政治站位”为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市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能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理顺市级管理部门和实体大厅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县市区政务服务“一章对外”。全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重点瞄准三大领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办理营业执照3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强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绿卡服务”,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获得施工许可证,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3550”目标。

(二)以“加快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全面启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实施全省一体化平台二期配套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底,实现8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结,推动政务环境持续改善。 

(三)以“提升场地功能”为依托,建人民满意服务中心。一方面,按照“环境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要求,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智能型、智慧型、服务型市民中心,整合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和各类服务大厅,切实实现“一个印章对外,一门集中办理”。年底前,完成投资额100万元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实体大厅存在的问题,加大资金和软硬件投入,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可办、同城通办、全程网办,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