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围绕“十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即:一码统一管理、一套服务标准、一门集中办理、一号申请认证、一窗综合受理、一网全程通办、一库数据共享、一个平台审批、一章对外办理、一屏电子监察“十个一”),推行“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展和成效
去年以来,绵阳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初显,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提供了强劲动力。2017年,被省政府办公厅表扬为全省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今年6月6日,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领导来绵调研,对该市现阶段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探索分类试点。按照“先行先试、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原则,鼓励分类试点。去年5月以来,指导高新区人社局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刘超市长、省中心杨娟主任现场调研指导工作。10月,市住建局窗口探索房屋交易“只跑一次”。省中心刊发专报全省推广高新区人社局、市住建局窗口经验;改革经验由点到面向部门延伸,今年1月,市人社局发布《“绵阳人社事,最多跑一次”市本级经办服务项目清单(2017年版)》,90%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今年5月,市食药监局率先实行邮政快递送证上门服务,在一体化平台基础上,6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办理出入境证件实现“只跑一次”;改革经验进一步向县市区延伸,参照改革发源地衢州的经验,北川县结合实际,率先公布了首批250项“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事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绵阳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标政务服务“十个一”模式,仍未完全实现,在改革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各地各部门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认识有待提高。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作是业务问题、技术问题,未上升为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缺少“刀刃向内”,认识定位不高,主动作为不强。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虽建有实体政务(便民)服务平台,但因投入不足、人员编制不够等原因,其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二)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迟缓。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去年虽已上线,但功能板块不完善,全省总体规划未落实,数据资源互认共享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数据共享平台6月才完成政府采购,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新版本在8月才能投入使用,全程网办率较低,“一次录入、部门共享”功能场景目前难以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使用效率不高,重复录入,企业和群众政务服务体验感不明显。
(三)现有政务服务场地局限性大,阻碍改革效果。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位于新益大厦7楼、10楼-12楼,场地狭小,与标准化要求差距大,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无法进驻,致使中心办事能力不强,企业、群众办一件事必须跑多个地方,全市各类服务大厅分设,未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严重阻碍“最多跑一次”体验。此外,人流量大,停车难、乘坐电梯难、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办事群众多有怨言,特别是被消防鉴定为乙级单位,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形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绵阳市还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针对“十个一”政务服务模式还未全面实现的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高政治站位”为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市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能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理顺市级管理部门和实体大厅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县市区政务服务“一章对外”。全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重点瞄准三大领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办理营业执照3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强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绿卡服务”,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获得施工许可证,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3550”目标。
(二)以“加快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全面启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实施全省一体化平台二期配套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底,实现8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结,推动政务环境持续改善。
(三)以“提升场地功能”为依托,建人民满意服务中心。一方面,按照“环境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要求,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智能型、智慧型、服务型市民中心,整合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和各类服务大厅,切实实现“一个印章对外,一门集中办理”。年底前,完成投资额100万元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实体大厅存在的问题,加大资金和软硬件投入,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可办、同城通办、全程网办,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