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厅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便捷为宗旨,以高效服务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围绕“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要求,聚焦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办理的痛点和难点,健全完善审批细则、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升级改造系统平台、建立健全审批机制,打造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的新模式,极大提升了资金审批效能。
“一个标准”抓审批。研究梳理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新要求,修订完善适合本省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审批指南、审查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建立资质初审多线并行、复审交叉验证、专家审查兜底的工作机制,多部门同时初审并交换意见,同一单位多个类型资质由不同人员审查并相互验证,统一审批标准尺度。
“一网通办”提效能。探索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审批系统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模式,定期升级改造审批系统,实现一个系统一套密码登录。积极与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门数据互联共享,“线上验证”申报人员的身份证、社保、学历、职称等信息,缩减信息校核时间,为审查提供重要参考。对接自然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统一编号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在线资质信息临时核查、在线配号,提升“最后一公里”效率。
“一套机制”正风气。建立多渠道审查核实机制,通过学信网、全国及各地人社、税务等官方网站全面核实申报材料,同步采取原件核查、到相关部门实地核实等方式进行补充核查,提高审查准确性。建立重点核查关注机制,在部资质审批在线核查基础上增加系统平台申报人员查重功能,将不同申报单位重复出现人员列为重点审查对象,持续追踪“造假”证据,提高审查的针对性。建立材料造假惩戒机制,将审查核实为提供虚假材料的申报单位,按程序及时列入地质勘查单位异常名录并予以公示,一年内将不予受理其任何地质灾害资质申请,营造良好的市场风气。
“一心服务”优保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到期提醒办理制度,对资质有效期届满3—6个月的单位通过自然资源厅官网和手机短信进行提醒,避免因资质单位遗忘延续申请时间导致资质到期不能延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通过资质审批单位提供资质证书邮寄送达服务,申请资质单位可足不出户,全程通过互联网申请办理,大幅降低申报单位时间和经济成本。
截至2024年5月,通过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审批系统受理符合条件资质申请共计703个(新立467个、延续132个),经依法严格审查,办理地质灾害防治资质356个,均在承诺时限内全面办结,申报主体对自然资源厅政务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同时,审查中累计发现25家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均已按相关规定纳入地勘单位异常名录,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
(自然资源厅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