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中心要闻

十年汶川 我们相伴成长



516日,省中心组织党员干部参观“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地底的轰鸣,地动山摇;最美敬礼、最美教师,感动全国;顽强的猪坚强,让我们感叹生命的奇迹……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十年,十年前的一幕幕,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通过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字、催人奋发的镜头、鼓舞人心的声音、令人振奋的画面,彰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从悲壮走向豪迈,灾区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实践成果。

十年,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灾后重建历史;十年,我们一起努力和奋进;十年,我们一起改变和成长:

——取消、调整和承接行政许可事项。清理不合理、不合法证明,省级取消精简率为56%,市县乡村平均保留证明不超过18项。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二十证合一”,企业设立全面实现全程网办,群众办事可以不见面,办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建立三级联动的并联审批机制,实现75个需要省市县三级逐级审批的事项,群众就近办理,最多跑一次,提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

——推行“一号一窗一网”便捷服务。建设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2017年,全省政务平台累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近6000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价满意率99.98%

——整合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立全省统一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体系。

——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为枢纽,实现全省交易数据交换和共享。建立全省统一、终端覆盖市、县,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各类信息在统一平台上公开,数据集中交换和共享,统一CA互认,与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全省各级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国家平台考核,四川省名列全国第三。

——以智能云为载体,助推四川省各类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打通APP、微信、微博等渠道,实现场地预约、公告查询、中标结果查询等“办事不见面”。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化。四川公车拍卖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部网上竞价。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交易、国有产权交易等逐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缴纳和退还保证金;推行异地远程投标、异地远程开标、异地远程评标、异地远程电子监控。

      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参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