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线声音 > 他山之石

湖北:规范涉企执法,十堰探索“12345”工作法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APP
发布时间:2025-10-10 16:54
浏览 次


  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构建起以“12345”为核心架构的规范涉企执法体系,以执法“硬措施”夯实营商“软环境”,以监管“法治化”助推发展“高质量”。



  建立一个机制,锚定涉企执法新方向。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涉企执法工作,针对涉企行政执法中的“4个方面16种情形”突出问题,建立了一个组织强化推动的工作机制。由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四大行动。局党组多次听取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精准研究部署,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方向明确、步调一致、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为涉企执法工作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坚守两项原则,构建涉企执法新格局。立足涉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与“从严”两项核心原则要求,科学划定监管执法边界。一方面,严守“不越位”底线,出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要点和执法工作计划》,明确11项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全市全年7项执法计划,严控全年现场执法总量,确保“无计划不执法”。另一方面,坚守“不缺位”红线,以“信用+风险”为基础,建立监管对象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分级分类分色”管理,营造“为守信者减负,给失信者增压”的良好氛围,实现监管效果与社会效应“双提升”。



  秉持三大理念,引领执法监管新路径。秉持“无处不在、无懈可击、无事不扰”的理念,全力构建精准、智慧、高效的现代环境执法体系。运用国家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工作成果,依托十堰市“1336”水质安全保障平台功能,深度融合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水地空天”多维协同的无感式、穿透式监管,让环境监管“无处不在”。制定实施《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项措施》,细化执法全流程规范,确保执法过程“无懈可击”。推进环保信用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融合,2025年,将70家企业或项目纳入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采取差异化管理,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给予企业更多信任和发展空间,实现分类管控“无事不扰”。



  严把四道关口,夯实执法流程新保障。在执法监管具体执行中,紧扣《十堰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二项措施》,严把四道关键环节。一是把好主体关,将执法主体资质作为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的根本要求,推动执法人员获得现场取样资质,降低证据有效性法律风险;二是把好入门关,推行环境执法“事前警示”制度,创新普法方式,2025年累计发放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风险提醒告知书1000余份,组织262家重点排污单位参加环保培训,从源头预防环境违法行为;三是把好规范关,落实“一次进门一查清”制度,推行“综合查一次”,提升检查效率,降低执法频次;四是把好统筹关,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制度共建和工作联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实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多协同。



  实施五项举措,激发监管效能新活力。推出五条创新举措,激活监管新效能。一是统筹规划控总量,探索实施“联合式”检查新方式,协调多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抽查,推进“综合查一次”,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制度创新严规矩,出台《十堰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制度(试行)》,创新“三级审查”全流程把关制度,推行案卷评查+典型案例“讲评学”以评促改工作机制,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多重监管堵漏洞,建立联合监管体系,利用“环境执法一体化系统”构建案件办理在线留痕责任体系,强化执法行为全过程监管;四是技术赋能减负担,立足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CIM),整合多部门数据,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等手段开展非接触“无感式”检查和巡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五是违纪必究强监督,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设置公示专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群众举报实现“第一时间批示办理、第一时间明确责任、第一时间核查处置、第一时间整改到位”,确保涉企执法公开透明、公正规范。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探索创新“12345”工作法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十堰市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赢:全市2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历史最好水平;十堰GDP增速达7.4%,位居湖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