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川观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获悉,今年1-6月,该中心通过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曝光台”,累计曝光全省105名评标专家的违规违纪行为,涉及“迟到缺席”“不按标准评标”“收受财物”“应回避未回避”等多种类型。
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评标专家负面行为主要集中在三类。
程序违规占比最高。具体表现为“不按招标文件标准评标”“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应当要求投标人作出澄清、说明而未要求”等,共处理专家69名。此类行为暴露出专家专业性欠缺、责任心不足的问题。例如,在某市2024年幼儿园建设工程(二期)施工标段评标过程中,5名专家因随意评标的负面行为各被记2分。
纪律松散。26名专家因未请假迟到、缺席等原因被处罚,其中某欧姓专家因两次未请假迟到被加重处罚。还有部分专家因未携带CA证书等低级错误,导致项目评标延误。
廉洁失守。9名专家因廉洁失守受到处罚,不仅被永久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还面临高额罚款。其中,2023年某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评标过程中,3名专家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被记12分、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处以15000—30000元不等的罚款;某县生态农副产品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三标段项目评标过程中,4名专家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被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处5000元罚款。
“针对105名评标专家的违规违纪行为,各级行政监督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负面行为积分标准,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处罚。”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轻度违规以扣分为主,如迟到记1分、程序瑕疵记2分,累计扣分达12分将移除出库; 中度违规影响评标结果的6名专家被记6分并禁评半年,例如,应回避未回避的胡姓专家被记9分并禁评12个月;重度违法,如受贿,专家将被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释放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