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都样本”,使市场主体享受更多的营商环境提升便利和红利。
“标准化”服务持续激发交易主体活力。持续做好“实”“精”“优”,着力构建权责清晰、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的工作运行体系。一是抓“实”效,紧扣“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的工作目标,稳步推动全流程电子化优化升级。二是求“精”细,着力完善交易规则、规范交易流程、细化管理制度,实行三级联审制度,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都“晒”在阳光下。三是创“优”质,出台《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帮办代办”和“办不成事”集中受理制度(试行)》,新设集中受理窗口,落实专人跟踪受理。实现二维码扫码提问和线下受理两种途径,全程跟踪办事群众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规范化”运营持续推动交易阳光开展。一是深化“五减”成果,聚焦“智能便捷、降本减负”,坚持“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的“四零”服务准则。二是深化工程招投标系统治理,出台《新都区交易中心2023年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从现场管理、降低交易成本、全流程电子化等方面持续优化服务。跟进完善“长效引导、定期发布、常态督查”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机制,协调各招标人集中发布17个批次27个项目。三是提升跨区域合作能级。优化“异地同心、远程共谋”多点联动工作机制,夯实新都“智慧联盟”交易服务品牌。1-6月开展异地远程评标16个,跨市跨省比例为87.5%。
“数字化”建设持续推动平台系统转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推动交易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积极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交易治理模式,大力推行不见面开标、电子评标、电子保函等在线服务。一是不见面开标比例显著提升。1-6月,建设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比例为100%,同比上升38个百分比。二是电子评标已实现房建市政行业、水利行业、交通行业、其他行业全覆盖,评标率达100%,同比上升9.44个百分比,为市场主体节约620万元投标成本。三是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项目投标保证金。持续加大保函推广力度,惠及投标企业509家,帮助投标企业释放资金流37421万元,其中电子保函为27183万元,占比为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