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紧扣“放管服”改革主线,以提质增效为导向,聚焦效能提标、惠企提质、数字提能,助推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优化,擦亮公共资源交易“金字招牌”。一季度,完成建设工程招标41个项目,同比上升70.83%;交易金额50.39亿元,同比上升329.77%。
(一)聚焦效能提标,跑出重点项目“加速度”。一是强化关口前移。梳理本年度重点项目类别,主动与承接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人对接,按照“快、简、优”的原则,建立重点项目保障机制;二是畅通“绿色通道”。干部“包点”和领导“包片”结合,统筹有序推进,为交易各方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一季度,重点项目进场交易12个,同比上升500%;交易金额18.46亿元,同比上升1298.48%。三是梳理问题症结。协调处理各类难点问题二十余项,主动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政策解读、流程指导、操作协助等服务,做到全流程“点对点”闭环服务。
(二)聚焦惠企提质,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一是嵌入“5+2”全时无缝服务。主动回应市场主体需求,推进“双休日不间断、节假日不打烊”延时服务,填补服务真空,全面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加速度”。一季度延时服务达125小时。二是精准落实保函减轻投标成本负担。中心全面落实保函政策功能,实施招标人免收投标保证金或按照信用等级差额收取保证金。持续加大保函推广力度,一季度惠及投标企业517家,帮助投标企业释放资金流21369万元,其中电子保函比例为82.2%。三是率先在区(市)县实施在线抽取专家。项目抽取速度提升66.6%,实现专家抽取“申请、核验、抽取、监督”等相关环节全程线上闭环运行。
(三)聚焦数字提能,下好智慧交易“先手棋”。一是以“网”聚智 ,加“数”前行。着力推进见证服务数字化、智慧辅助评标、数字证书兼容互认改革,通过共享优质专家资源、共享交易项目信息、实现异地评标常态化、交易数据一网尽览、电子保函链上查看。二是以“线”促变,提“数”动能。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行电子开评标和不见面开标,实现六大行业全流程电子化,完成交易活动从“线下”到“线上”、从“面对面”向“背靠背”的转变。一季度,建设工程项目电子化率及不见面交易率均为100%,电子评标率同比上升4.2%,不见面开标率同比上升33.3%。三是以“链”强圈,细“数”联盟。近日与山东东阿县交易服务中心共同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异地远程评标,这标志着新都“智慧联盟”再添新盟友。至此,包括重庆九龙坡、山东东阿县、自贡市、峨眉山市等在内的联盟成员已达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