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县区

雅安市雨城区三项改革扎实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雅安市雨城区以“四化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向基层延伸“放管服”改革末梢,奋力打造新时代便民服务“雨城形象”。

服务要素“四个一”统一标准。一是一个标准,优化体系。设立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3个、便民服务站1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114个,基本形成以区政交中心为龙头、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二是一张清单,规范事项。下沉132项服务事项至镇(街道)一级,下沉32项服务事项到村(社区)一级,加强群众需求“一件事”和政务服务供给侧“一次办”深度融合,梳理公布镇(街道)“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0项,切实让群众办事体验感有质的飞跃。三是一支队伍,压实责任。在镇(街道)一级,选配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镇街全覆盖;按照“6+3”原则配置窗口工作人员(即便民服务中心不低于6人,便民服务站不低于3人)。在村(社区)一级,组建一支以村四职干部、社区六职干部为核心的专职代办队伍,从村组干部、年轻党员、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机关退休干部等群体中吸纳一批兼职代办员,健全村(社区)干部全员代办制度。四是一个号码,规集民意。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听民音、收民情、集民意,及时进行受理数据分析,找准群众企业的堵点,反馈相关镇街及时处理,不断提升政务服质效。1-6月受理群众咨询投诉1062件,办结1054件,办结率99.25%。

服务方式“三个+”力促规范。一是“固定代办+移动代办”。统一建立“问事、受理、代办、回复、建档”代办机制,规范村级代办流程。二是“便民中心+村社代办”两级政务服务联动机制,深入推动便民服务进院坝、进农户,为居民办理养老保险验证、医保缴费、高龄津贴认证、政策法规宣传等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等问题。三是“综合服务+特色服务”。在乡镇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办理常规业务,“川渝通办”下沉到乡(镇),打造“川渝通办”专窗,将电力服务、企业服务下沉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设置企业服务专区,打造园区企业跟踪服务点、社区定点代办服务点,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服务内容“四完善”便利亲民。一是完善亲民化便民服务大厅。结合镇(街道)村(社区)实际特色,开展大厅亲民化改造,草坝镇结合文教新城建设打造企业服务专区,康藏路社区结合少数民族服务群体注入藏茶文化等。投入500万元完成10个社区便民服务室亲民化打造,预计在2022年底实现辖区范围内社区亲民化改造全覆盖。二是完善亲民化金融服务事项。紧贴乡村振兴、惠农服务需求,向居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等贴息类贷款服务,梳理加载金融便民服务内容,在群众办理便民服务事项时开展金融服务的同步精准推送。现已完成金融服务入驻点位99个,年底在全区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实现金融服务100%全覆盖。三是完善亲民化服务举措。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实行AB岗制度、24小时全天候预约制度,推行“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精准化、人性化服务机制,满足不同人群对便民服务的需求。四是完善亲民化服务反馈机制。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在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一箱、一号、一码”三公开(即意见箱、政务热线、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二维码),打通13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网上服务“一事一评”、现场服务“一次一评”,以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为评价标尺,不断刷新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