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宜宾市深化三项服务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段时间以来,宜宾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部署,深化“一蓝+一绿”“审批+建设”“科技+人才”三项服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深化“一蓝+一绿”服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瞄准“新赛道”。进军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一蓝一绿”新赛道,持续招大引强。截至目前,成功签约北京天地通西南运营总部等项目14个,宜宾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园、宜宾大数据产业园开园运营。推进“电动宜宾”建设,宜宾成为四川首个建立动力电池、换电装备、重卡整车完整换电重卡产业链的试点城市。2022年前三季度,规上企业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9.57%,预计全年产值500亿元。二是催生“增长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在宜宾高新区规划建设1万亩光伏产业园,瞄准硅片、电池、组件等晶硅光伏产业关键环节,构建具备100GW电池片、100GW拉棒、100GW切片和30—50GW组件生产能力的光伏产业生态圈,逐步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签约光伏企业6个,其中招引落地百亿企业4个。三是构建“生态圈”。依托宁德时代提升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构建起较为完备的“1+N”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同时,力争到2026年建成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和全链条生态圈,带动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园区总量达到3600亿元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567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实现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9.6%。

二、深化“审批+建设”服务,推进项目百日攻坚。一是推行“容缺受理”。印发《宜宾市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办法》,组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主动适应用地指标跟着项目走新要求,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的建设项目,优先预留建设用地规划空间,采取容缺受理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要件办理,助力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二是实施“并联审批”。优化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流程,对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报批实行“容缺审查、即报即审”,审批时限缩减30%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申请先行用地,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全事项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分类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将审批事项从80项减少为53项,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253个工作日压减控制在52至90个工作日以内,平均压缩用时70%以上。三是推进“百日攻坚”。全面及时落实惠企政策,园区加快项目招引、落地、建设、达产时限进度。总投资110亿元的英发德耀目一期从开工建设,到11月15日第一片太阳能电池片成功下线,用时150天,打破行业纪录。11月,宜宾在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工作成效突出,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并被授予流动红旗。

三、深化“科技+人才”服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一是“领头羊”做示范。设立10亿元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来宜后,已从全国引进院士领衔近120人的高水平新能源汽车科研团队,和清华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人才20余名。二是建“双城”强支撑。扎实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截至目前,新引进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12所高校在宜办学,在校大学生达到9万人,新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产研院近20家,建成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2021年,宜宾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三是“搭平台”促转化。组建宜宾首个、川南唯一、四川首批创新联合体——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与11个校(院)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实施科技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11月29日,宜宾临港经开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评优秀。出台《宜宾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暂行办法》,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平台等惠企政策资金3136万元。目前,全市民营“专精特新”企业137家、占全市“专精特新”企业93.84%,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86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3%,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066户,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