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雅安市抓实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雅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不断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事项下放,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务力量。

1.聚焦服务阵地建设,推动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一是合理规划设置服务阵地。坚持从群众企业视角出发,以“建成农村30分钟便民服务圈、城镇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标准,对全市24个中心镇、6个副中心镇、66个乡镇、65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开展专项规划工作。目前,8个县区专规已通过市级专班审查。二是打造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平台。以省市“三化”试点为契机,对全市63个试点便民服务中心、340个试点便民服务室进行升级打造,统一名称标识、软硬件配置、服务流程评价监督机制设置行政化、开放式”的服务窗口实行“坐落式、圆桌式、聊天式”的零距离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三是科学布局大厅配套设施。以便民为导向,科学划分综合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咨询引导区、休息等候区等功能区域,设置配备填单台、政策资料架、自助查询终端、自助打印(复印)机、休息座椅、便民药箱、手机充电站、饮水机等设施设备。

2.聚焦服务机制建设,推动基层便民服务规范化。一是规范人员管理。选优配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制作窗口人员公示墙公示窗口服务人员照片、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确保群众办事不找人、办成事不求人目前,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核定编制830人,实际到位668人,到位率80.48%。二是规范窗口建设。全市各县区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窗口、“川渝通办”“省内通办”专窗,对撤销建制乡便民服务站统一设立“即办”和“代办”综合窗口,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跑多窗、找不到人等问题。三是规范网办服务。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社保、医保等便民服务事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可办全市“就近办”事项占比3.30%是规范办事服务。制定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并上墙,充分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好差评”等方式,强化便民服务情况监管。

3.聚焦服务事项下沉,基层便民服务便利化。一是下放便民服务事项。围绕“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先后分两个批次下放55项行政审批事项、271项公共服务事项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4项公共服务事项到村(社区)代办点,同时清理取消需村(社区)开具的证明事项100项,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二是突出群众视角梳理“一件事”。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高频事项,梳理25个全市统一的乡(镇)便民服务“一件事”清单,制定“我要建农房、我要流转土地、我要找工作”等43个群众视角办理事项,将基层治理需要事项权限赋予乡镇。三是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8个县区均启“审批服务专用章”,有效缓解群众办事“往返跑”“多头跑”“跑多次”的问题。

4.聚焦政务服务+模式,基层便民服务亲民化。一是推行“政务服务+全程帮代办”服务。整合镇、村人员力量,推行“定点代办+流动代办”模式,构建“村级收件--级审核--部门审批”三级联动全程代办机制实行“一站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落实“群众张嘴、干部跑腿”,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今年,全市累计代办各类事项15.6万余件。二是推行“政务服务+双语”服务。在少数民族乡镇设立“双语代办窗口”,覆盖全市少数民族群众10.1万余人,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事项累计额达1.7万余件。三是创新推广“政务服务+金融、产业等”模式。市政数局与雅安农商银行签署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借助金融网点平台,开展“政务服务+银、电、邮、气”合作,在名山区、雨城区开展“政务+金融”综合服务省级试点,促进政务服务与金融、文旅、物流等有机衔接。在名山区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智慧茶业、茶旅融合、企业代办”模式,汉源县“政务服务+果蔬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