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市州

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

近年来,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创建“全省一流中心”为目标,以“示范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推动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破立并举,走深走实。多项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组、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其中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参评全国交易平台创新成果奖,成为全国唯一市级参评案例;2020年荣获“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市(州)工作量化考评”二等奖;2021年在全省率先创新建成小额工程网上超市,填补了规范小额工程交易历史空白。

一、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点站位谋全局,深化系统治理

以助力于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为目标,围绕中心、站位全局,为全市经济而谋、为发展而思、为领导而参。在提高项目溢价率、节资率上想办法,在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上添措施,努力争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排头兵。

(一)开辟绿色通道,服务重点项目。对全市重点、民生项目,实行容缺后补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专人对接服务,全力以赴为项目进场交易、早日开工创造条件。所有重点、民生项目无一因交易环节而耽误如期开工情况。截至11月底,进入我中心交易的重点、民生项目60个,涉及金额51.99亿元。高效完成了莲湖里·巴文化创意交流中心、马踏洞中央公园工程、通川区殡仪馆迁建配套道路建设项目等招投标工作。

(二)拓宽交易平台,确保资源增值。为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实现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社会知晓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充分挖掘出让地块经济价值。我中心与成都市交易中心签订了土地交易合作协议,在成都市交易中心成功出让位于马踏洞片区的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应进必进”要求,首次将河道采沙权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集中交易,力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功拍卖了达川区虎让至滴河段等6宗河道采砂权和通川区双龙镇长河村砂岩矿采矿权等6宗采矿权。其中,通川区双龙镇长河村砂岩矿采矿权成交总价8530万元,溢价7610万元,溢价率827%;通川区磐石镇李家渡村砂岩矿采矿权经过167轮激烈角逐,以6915万元成交,溢价6255万元,溢价率948%。

(三)清理中介事项,扩大服务范围。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高效化,开展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在首批进驻中介服务超市30项基础上,梳理2021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印发了《关于市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1年版)通知》,将全市8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介超市统一管理、上线运行。跟踪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中介服务评价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介服务行为,有效防止了腐败滋生。截至目前,全市21个行业部门的98项中介服务事项已进入中介服务网上超市。

(四)完善交易机制,斩断腐败链条。创新开展小额工程网上超市交易。为改善以往小额工程施工企业分散难寻、选取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服务不规范、税收易流失、质量难保障以及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在深入调研及学习借签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将2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纳入集中交易,创新建成了全省首个小额工程网上超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施工企业入驻超市,鼓励面向中小企业发包,业主在超市中通过随机和竞价的方式确定施工企业。从受理、选取到签订合同最短3天即可完成,相比传统自行比选确定施工企业的方式效率提升约10倍以上,有效规避了变相指定施工企业、“亲友施工队”中选等问题;项目业主对施工企业服务进行评价,对评价较差的企业进行惩处,对违法失信企业直接清退出库,有效倒逼施工企业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小额工程进入交易中心规范运行后,实现信息公开更透明,队伍选择更高效,企业服务更优质,项目质量更优良的良好局面。自11月上线运行以来,已有103家施工企业成功入驻,实施项目选取5次。加大政采项目集中采购力度。规范化运行100万至400万限额内的工程项目交易,通过政府采购谈判(磋商)方式,将公开招标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纳入集中采购范围。运用公开、透明的电子化采购流程,有效解决了暗箱操作内定企业、施工队伍素质不高、节资率不高等问题。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为解决采购单位小额零星的采购需求,通过租用政采电商平台,推行商城直购,提高网上采购效率进一步简化环节,缩短时限,为采购人、供应商等提供优质高效的交易平台服务。

(五)强化数据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数据汇总功能,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分析,定期对不同交易方式、不同性质投资主体、不同交易类别、不同行业类别的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对各类交易有效参与情况、代理机构情况、流标废标流拍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网站平台,逐步实现与市发改、公安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截至11月底,共发布各类分析数据5500余条,移送各类交易项目不良行为及问题线索225件。为党委政府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和有效查处围标、串标等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以服务全市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 工作为落脚点,结合数据分析,形成了《关于如何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几点思考》,供领导参谋决策,为全市系统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找准了靶点。

二、聚焦服务交易主体质效,多措并举优环境,深化系统治理

聚焦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等难点、堵点问题,以“五化”驱动为抓手,进一步简流程、减环节、优服务,交易服务事项便捷度、安全度和市场主体各方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在标准化建设上求“精”,着力打造“新样板”。一是推动政府采购交易范本规范化。以集采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任务清单,进行梳理、细化。梳理出工作重点任务20余个,归纳意见建议30余条,制定《政府采购文件编制规范》,规范设置供应商资格条件、技术参数和评分因素等,组织专家开展规范性范本修订,对可以在范本中明确的事项进行逐一明确,减少业主及文件编制工作人员的倾向性意见。目前已完成修订10套政府采购电子化范本。二是推动工程建设类电子招标文件标准化。按照《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21版)》等8套标准招标文件,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勘察等项目不见面开标范本和水利施工暗标评审范本制定。三是推动交易场地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化。对办公与交易进行了功能分区,每个区域相对独立。新建自助服务区,升级改造评审区,新增涉密评标室,增添音视频监控设备。

(二)在规范化运行上求“高”,着力树立“高标杆”。一是严格内控管理,当好“守门员”逐一审核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全面等问题,44个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废改立”,为打造“规范、高效、公正、廉洁”机关,提供了科学规范、系统完备、长效管用的制度遵循。二是规范主体行为,当好“见证员”。修订完善《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现场行为规范》《各类交易项目业务流程办理时限预警方案》等工作规程和行为规范35套,牵头草拟《达州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评审专家“逆操作”行为管理规范》。为规范场内各方交易主体执业行为提供了制度遵循。截至目前,对5家代理机构作了差评。三是精简交易流程,当好“服务员”。严格落实“五减”要求,进一步压缩内部流程,采取精简流程和压茬审签的方式,对业务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进行全面优化,各类交易项目受理、招标公告发布、场地安排、中标结果公示环节均在当日完成,非异常项目保证金退还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据统计,共减少交易环节3个,优化流程27个,缩减办理时间36个工作日。

(三)在电子化流程上求“全”,着力优化“硬环境”。一是全力推行不见面开标。打破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把线下“面对面”转为网上“键对键”。解决了企业投标成本高、投标企业须提前到达开标现场等难题,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潜在投标人的信息,减少了串标、围标的机会。今年7月,工程招投标不见面开标新系统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完成政府采购和工程不见面开标项目1045个,成交额21.67亿元。二是常态推进异地远程评标。扩大区域合作范围,打破专家抽取地域限制,有效解决“专家熟面孔”“人情标”等问题。先后已与省中心、眉山等六地中心建立了异地远程评标区域联盟,常态开展异地远程评标,截止目前,共完成异地远程评标102个,成交金额22.7亿元,节资金额1.42亿元。三是积极推行暗标评审。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的围串标等突出问题,从提升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化水平发力,在借鉴眉山、遂宁两地推行暗标评审工作先进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行“暗标”评审,着力解决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倾向性打分等问题,打破围猎专家等突出现象。目前水利施工项目暗标评审系统已试运行。

(四)在科学化监督上求“严”,着力织密“防护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数字化”监管。将传统监督全面升级为在线监督、痕迹监督、见证监督和社会监督。把公共资源交易关键、核心环节并入监督轨道,形成交易监督“闭环”,积极构建规范公开、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一是开辟工程异议在线答复专栏。工程建设招标文件异议答复全过程网办、网管和网上公开,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到“协同监管+智慧监管”的新跨越。截止11月底,通过“异议及异议答复”专栏公开296条异议回复,其中有效异议114条,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均已采纳并完成招标文件修改。二是提高质疑投诉处理能力。修订《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处理工作机制》,严格实施会商制度,强化留痕管理。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研究细化质疑事项的处理方法,解决质疑处理过程中频发的难题。目前,共办理质疑答复20件,有效投诉为零,获得采购人、供应商的好评。三是强化风险点管控。对交易环节重点监督事项、交易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梳理,排查出风险点66个,制定防范措施73条。制定交易环节督促整改实施方案,建立《督促整改工作台账》,收集整理整改建议近20条,促进了交易各环节科学规范,有效监督落地见效。四是创新政府采购内审机制。制定《政府采购文件内审工作制度》,对政府采购文件编制严格把关,形成了双随机(随机指定项目和审查成员)多层级审查(编制科室初审、审查人员独立审查后会商意见、领导审定)机制。对采购文件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供应商资格条件、技术参数和评分因素等违反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倾向性、限制性条款进行全面核实,避免采购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限制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现象。该机制自7月中旬上线运行以来,已完成内审项目68个,提出建议157个,采纳123个,流(废)标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制定了《特约监督员工作机制(试行)》《临时监督员监督办法(试行)》《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特约监督员回避制度》,征集特约监督员24名,常态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夯实根基。

(五)在透明化信息上求“亮”,着力构建“阳光屋”。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统一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媒介,利用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全面公开市县两级公共资源全流程交易信息及办理状态,实时推送至省级交易平台,实现交易信息全程留痕、可溯可查、互联互通。截至11月底,共发布各类交易信息6102条。

三、聚焦服务人民群众宗旨,永葆初心办实事,深化系统治理

根据“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咬定为民服务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优化服务方式,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一)争做交易服务“急先锋”。以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在全省21个市(州)中率先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省市县三级“一体化平台”对接,全面提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所有进场交易项目信息发布和投标保证金退付全程网办,实现各方交易主体“一次都不跑”。截至11月底,累计共办理事项3590件,网上办理率100%,好评率100%。

(二)争做惠企减负“搬砖员”。全面推行企业CA和个人CA合并办理,将CA数字证书种类由7类减少到3类。取消工程建设项目建造师、技术负责人等四类人员的电子押证。拓宽电子保单保函业务企业类别,完善和延伸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基础服务功能,推动了由线下现金向线上保单保函的转变,减轻了投标企业的资金压力,解决了纸质保单保函真伪难辨的难题;目前,已与中国农业银行达州支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东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三)争做为民服务“知心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征集意见,组织召开全市交易系统、国有企业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交易工作座谈会,在达州日报、中心门户网站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的征集公告》。在受理大厅设立《群众意见簿》,收集整理反馈意见20余条。对2018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未发布中标结果公示、合同公告的项目进行了集中处理,对300多个项目补发了中标结果公示和合同公告,并及时退还投标保证金2000多万元。提供业务咨询430多次,协调处理难点问题30多项。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城市大脑”“城市APP”为引领,坚持在细处着眼、于实处用功、向难处突破, 持续破解交易服务中的难点、堵点,当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店小二”“见证员”,着力打造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新格局,为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做出新的更大贡献。